荫昌南下,但是他指挥不动各军。
没办法10月14日,清廷决定正式起用袁大头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
虽然启用了袁大头,在关键军权上,清廷并没有予以全权。
而是令袁大头会同调遣荫昌、萨镇冰所带水陆各军。
同一天,盛宣怀致电袁大头,告知清廷决定。
“哼,不给我军队,还想让我办事?”
袁大头冷哼一声,10月15日以“衰病侵寻,入秋尤剧。”拒绝了出动。
他不傻,自己没有权利,光杆司令有个屁用?
不过北洋新军各部,都非常忠心的给他汇报军情。
今天到哪儿了?明天到哪儿?
而南方形势不好,让朝廷只能启用他。“袁大头,你就来吧,只要你肯上,什么条件都行。”
什么条件都行?袁大头来了精神。
“那好,我就说六个条件,只要朝廷答应,我立刻带领北洋军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第一,明年召开国会。
第二组织责任内阁,第三释放政治犯。
第四解除党禁,第五水陆全军的指挥权和军队编制权。
最后一个,就是要给我充足的军费。”
“好好好,只要你出山,什么都可以。”
这会滦州都要兵变了。
全国来说,秦西,粤东,江浙沪,川蜀,两湖都在爆发起义。
载沣已经无兵可调。
而袁大头在出山之前,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必须得和南边打好关系。
他叫来了自己小站练兵的亲信刘承恩。
“你是鄂北人,又在武备学堂进修过,和黎胖子关系不错。
这次你去鄂北,和他们秘密洽谈,合适罢兵的事情。”
“那咱们的底线呢?”
刘承恩此前是在粤西担任绿营统带。
这次被召唤过来,就是利用他鄂北人的身份。
袁大头掌管北洋,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麾下士兵,军官,人才,大多数都是北方的。
南方的,也就是老段他们皖系,属于南方。
可是老段目标太大,不能让他去。
袁大头想了想,说到。“可以君主立宪,但是实在不行也可以责任内阁,或者是总统制。”
他又叫来自己的亲信蔡廷干。
“你是香山人,和炮哥是同乡。
且随行刘承恩一起,如果有同盟会的,你可帮衬一二。”
“是。
蔡廷干是香山人,和大炮老乡。
同盟会中,就属两湖的,还有两广的人多。
派他们两个人去鄂北,表明了袁大头并不想硬拼。
远在津门,袁老二也知道了辛亥起义。
不过他没有支持,毕竟这事最终目的是为了推翻满清。
既然这样,老爹袁大头就可以。
于是袁老二留下了人在津门等待铁路人才张洪浩,自己则是带兵来到了彰德。
“父亲,孩儿知道南方起兵,特带兵前来支援。”
在汉纳根的帮助下,他从津门的仓库里,拿到了36门75喊你进口克虏伯过山炮。
所谓过山炮,就是用来在山上打仗的。
这种山炮威力大,但重量轻。
像是105㎜重野炮,榴弹炮,150㎜榴弹炮,在华夏这边并不适合。
沿着铁路沿线还可以从铁路上可以搬运下来,可你出了铁路就不行了,因为道路不变,光靠战马来牵引完全不现实。
而汽车的话,这边没有那么多的加油站,也没有那么好的公路。
甚至很多都是土路,一旦下雨你的汽车还有重炮全部都得停下。
所以75㎜的山炮,以及重量更轻一些的迫击炮才是最合适的。
当然了,要是面对鬼子,那就得安排105㎜的榴弹炮了。
袁大头没想到,自己儿子两个月时间竟然真的招兵了三千人马。
看着门外六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团,他心里非常感慨。
“好啊,我儿勇猛。”
“父亲,在这期间,孩儿亲率卫队保护您。”
袁老二可是知道,袁大头在北洋的牛逼。
当然了,他如果想顺利或者少死人的情况下掌控华夏,必须得通过袁大头。
虽然3000兵力数量不多,而且都是新兵,战斗力不足。
可是他的装备牛逼啊。
有了袁老二的3000兵力,他信心更加充足。
1911年11月1日,袁大头自安阳抵达鄂北萧家港,正式出山。
同日,奕劻内阁辞职,袁大头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军队仍然归其指挥。
但是他回电须开会选举,否则一纸命令不算。
11月8日,资政院开会,正式选举为内阁总理大臣。
“大帅,这是今村长藏,黎胖子,还有炮哥等人的信件。
他们对您的期望很高,说要您做老美的华盛顿,高卢鸡的拿破仑子。”
鄂北诏安使刘承恩,蔡廷干来到了武市。
袁大头出山,北洋军立刻拼命,很快就夺回了武市。
袁大头的身边,是袁老二。
“大帅,不好了。”
“金陵新军第九镇的徐绍桢,于金陵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宣布起义。”
“另外,徐绍桢与魔都都督陈英士及苏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徐绍桢任总司令。
同时,川蜀保路同志会宣布成立“大汉川蜀军政府。”
?袁大头都心腹杨士琦跑了过来。
袁大头并没有着急,他背后有各国列强的支持,还有精锐的北洋军,以及全天下的洋务派。
“既然黎胖子,今村长藏说和谈,那就和谈嘛。”
“传我的命令,先不打了。”
“另外,以唐绍仪为和谈大使,挑个日子和炮裆和谈。”
不是他不想打,实在是没钱。
来之前,他就明白没有钱什么也做不成。
来之前,袁大头给清廷的一道奏折上说:“库空如洗,军饷无着,请将盛京大内、热河行宫旧存瓷器发出,变价充饷,以救目前之急。”
随后又令部下姜桂题电奏清廷,要求皇宫上下、亲贵大臣们,将所有存款取回,以接济军中。
结果,隆裕太后下令发库银8万两充作军费。
而亲贵们,只有奕劻拿出10万两,还有少数人3万、2万两而已。
?他没钱,只能维持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