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民国陆军部调令,本官正式出任二十镇统制。”
“以后就都是自己人了,本官只有一个要求,效忠大总统。”
因为上边有老爹在,所以袁老二对大家的要求就是效忠大总统。
可是大总统是他爹,效忠他和效忠大总统是一样的。
二十镇的军官们面面相觑。
镇统制张绍增被免职,
因此部队的最高军官就是第39协统领伍祥祯,40协统领潘矩盈。
除此之外还有第77标统带陈宝龙,第78标统带石星川。
第79标统带萧广传,第80标统带范国璋。
马队第20标统带陈泽溥,炮队第20标统带邵保。
去年11月7日,张绍曾的主要盟友第6镇统制吴禄贞被暗杀,第2混成协统领蓝天蔚被免职,避走魔都。
同时清政府任命张绍曾为长江宣抚大臣,削去兵权,调离滦州,
“滦州兵谏”无果而终。
随即提拔较忠于清廷的第40协统领潘榘楹为第20镇统制。
将第77标调往锦州,第78标调往关外。第79标留驻在滦州,第80标及马队、炮队调往临榆。
整个第20镇各个建制单元分散调开,以防事变。
但是在袁老二的建议下,袁大头最终没有任命二十镇的统制。
潘矩盈,仍然是第四十协的统领。
袁老二的来到,让大家都很意外。
由于滦州兵变,特别是冯焕章等人造反,让20镇失去了信任。
整个二十镇都被拆分。
听到任命二十镇的统制,大家这才来到的。
可是听到袁老二担任统制,大家都是非常反对。
“他有什么资格?有什么战功?”
大家纷纷不满,可是表面上谁也不敢说什么,毕竟二十镇毕竟是北洋军出来的。
袁老二接管了二十镇,立刻作出调整。
“二十镇为新编制,要改为三三制。”
“二十镇39协,40协不变,增加本官从关内带来的两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警卫营等编制。”
“今后,还希望伍协统,潘协统多多配合啊。”
“二公子这话说的,北洋都是大总统创办的,我们自然配合。”
伍祥祯,潘矩盈自然不敢反对。
二十镇的结果很悲惨,整个部队都被打散,拆分使用。
1912年9月,全国军队镇改为师,该镇改为第20师,师部驻奉天新民。
但是下属各团驻防在锦州,滦州,临榆,新民等地。
到了明年年7至8月间,南方爆发了二次革命,同时北方边陲又发生了叛乱。
第20师被分兵派到南北两个战场作战。
其中第40旅第80团进入绥远,参与镇压叛军,收复了百灵庙、昭苏乃木城,给叛军沉重打击。
第40旅第79团南下镇压二次革命,攻克嘉定、太仓、江宁等地。
当时曾准备编入雷震春第7师作为其第13旅的第26团,但由于北方战场吃紧,第79团改为北调援察哈尔抗蒙战场。
四十旅被拆的七零八碎,39旅也一样。
伍祥祯第39旅调防湖南岳州以防范南方革命势力,隶属曹锟的长江上游警备司令部。
像是徐廷荣第80团仍留驻绥远防范叛乱,并改为第80混成团。
成为独立的战略单元,之后该团常驻绥远,再未回归第20师建制。
无奈,第20师在1915年前后另招募新兵重建第80团。
战后。
39旅驻防岳阳,40旅80团驻防绥远。
整个20师,只有79团回来了,还有一个骑兵团,炮兵团。
1913年8月,第20师在奉天新民编成补充第11、12团,分别以易兆霦、阎永升任团长。
这些人虽然并不知道事后陆军部以及北洋军会怎么对待他们,但参加起义的那些革命党都已经被镇压,留下的这些人都是北洋嫡系。
袁老二作为北洋创始人袁大头的儿子,执掌20镇也是应该的。
在他来到新民府以后,20镇自然就成嫡系,恢复正常待遇。
再加上他自己带来的两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警卫员,骑兵营等兵力,一时间第二十镇的规模瞬间庞大起来。
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突然间一跃成为二十镇的统治官,那么毫无疑问,必然会遭到天下人的强烈反对。
然而,袁老二并非如此。
他是从旅级规模的大总统府警卫军中晋升而来。
尽管他的升迁速度有些快,但至少给了众人一个可以接受的解释。
实际上,真正对此表示不满和质疑的,只有南方那些炮党们。
他们喋喋不休地抱怨着所谓的“不民主”。
但事实上,整个北洋军都是由袁大头一手创立的,只不过当时资金来自于清政府罢了。
当年北洋新军成立时,每次发放军饷,袁大头都会亲自将每一笔钱交到每个士兵手中。
换句话说,北洋军的士兵和军官们只知道有个袁大头,却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皇帝存在。
至于袁大头的儿子,自然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少帅。
在这样的背景下,子承父业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天经地义了。
例如后来奉军的小六子继承东北军大帅之位,这本就是理所当然之事。
这与后世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在那个时代,就连哇哈哈创始人的女儿都被逼迫离开。
袁老二虽然接管了一个镇,外加自己的一个旅,但是驻防区却在新民。
新民就在沈阳的西北部,整个奉天的中北部。
距离奉天的政治中心沈阳,距离并不远。
再加上他的抚顺煤矿,袁老二更要向沈阳进军。
但整个二十镇都属于外来户,因此在进军之前他必须先搞定驻防在沈阳的奉天中路巡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