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大学?那太好了。”
毛俊臣不愧是名儒,一辈子最想做的就是教书育人。
至于说省里没钱,这句话直接被他忽略,只要有想法就好。
西北大学于1912年创办,融合了三秦省多所高等学堂。
但是1915年陆郎斋到三秦省扎根以后就把它给停了,改为法政专门学校,李昆的秘书高育良就是从这里毕业。
如果没有李昆的插手,高育良应该会在政法专门学校担任讲师,教授,未来还会收了一些学生。
不过现在嘛,侯亮平已经成了他的师弟。
不过李昆提醒道。“钱是没有的,不过可以先把校址找好,学校,宿舍,食堂,图书馆准备好。”
“等到有了钱,再直接从全国邀请,全省抽调,甚至到国外聘请教员。”
“大帅说的是。”
毛俊臣这个岁数,什么没有经历过?
只要有心做,那怎么也比陆郎斋这种人明明已经做起来却故意裁撤的要好。
大学毕竟只是一个远景规划,近时间的梅花还是以发展工业为主。
比如说陇海铁路,陇海铁路全称陇海豫秦铁路。
恰好二伯家的姐夫就是铁路系统的,曾经在京师同文馆,然后去了老毛子学习铁路。
这个姐夫范德彪有两个儿子,那都是未来的大科学家,甚至在冯卡门门下学习。
不过现在指望不上,指望上也早就统一了。
“姐夫,你在中东铁路工作过,我准备以你为三秦铁路局局长。
另外,省里财政紧张,修铁路一分钱不给你拿。”
“那,除了找洋人,没有别的办法啊。”范德彪作为东北第一狠人,老李家的代表,交通银行创始人的女婿,作为中东铁路的代表,驻扎魔都办事处。
老毛子,小鬼子,还有魔都的洋行,甚至是交通银行他都是熟门熟路。
李昆不在意找洋人借钱,先期自己没有资本,借助别人资本发展也可以。
他又不是老古董,该借钱借钱。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借钱可以,越多越好。”
三秦省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拥有140种各类矿产。
后世已经探明的矿产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已探明的储量全国第一的是1石油2钼3岩盐。
煤矿没有不如三晋,草原,但是也并不少,已探明的就有4000亿吨,但根据估计,储量应该在6千到8000亿吨。
当然了,民国时期或者说军工最重要的还是钢铁。
不管是修建铁路,制造飞机卡车机器,还是制造炮管炮弹都用的上。
而三秦省的铁矿未来已经探明1500亿吨,估计应该有7000亿吨!
像是石油方面,定边的油田已探明的储量有16亿吨。
这三方面的能源要是开采出来,得带动多少就业和税收?
你就别说这个年代的开采技术,你就拿到2000年以后他都开采不过来。
想到这么多的矿产资源都埋在地下,李昆心里可是非常痒痒。“承禶兄,农商部下属地质研究所,咱们有熟人吗?”
“您是说丁所长?”
出生于1887年的丁文海是苏江人,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我国地质事业奠基人,民国学界领袖之一。
1911年丁文海从鹰酱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回国后在滇、黔等省调查地质矿产,之后在魔都南洋中学讲授生理学、英语、化学等课程。
1913年担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1916年组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担任所长。
后来他还邀请了老美的地质科学家以及李仲揆(四光)回国任教。
1913年到1916年,他和《中华地质调查私议》的作者章演群共同培养了大批地质人才。
恰好,今年地质研究所成立的时候,杨承禶还在京城总统府任职。
李昆想起来了,李仲揆还在国外留学呢。
由于他一开始学的是采矿,后来才改的地质,要不然此时也回国了。
不过民国多奇士,徒手造飞机的都有,更别提采煤挖矿了。“嗯,正是他,可有人和他熟悉,邀请过来?”
“这个属下还得查一查。”
虽然他和章演群等人都是留学鬼子,但时间有的不一样,有的是交际圈子不一样。
不过每个省出国留学的就那么多,所以大家换个朋友就可以认识。
李昆不置可否,如今的他坐拥三秦1100万老百姓,名副其实的三秦王。
一个小小的地质科学家,还真的不放心上。
当然了,作为想要称帝的他,礼贤下士还是要做的表面。“好,邀请丁文海,成立我省地质探测队的事,就交给你了。”
“三秦地大物矿产资源丰富,只有把这些矿产变成了钱。咱们三秦省才能快速的发展。”
时不我待啊,要知道南方都已经有了飞机,北方袁大头的总统府也有航空处。
小鬼子虽然也有飞机,但他们也属于是刚刚起步。
可惜,为啥别人一穿越就是到总统太子,自己却只能从军阀做起?
他这边感叹着,杨承禶已经通过京城的关系,联系上了地质研究所的丁文海和章演群。
当年他可是大总统的帝师,别看大总统死了,帝师也成了通缉犯。
但他这些年宪政还是有不少的老关系,比如同样鼓吹宪政当年维新六君子之一的梁卓如。
此二人早在百日维新的时候就已经认识,杨承禶在湘琦先生门下的同学杨叔峤,刘光第和梁卓如当年都是好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