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兄,西北苦寒物资比不上京城繁华,还请多多担待。”
听到丁文海来了,李昆不得不宴请他。
考虑到府院之争,李昆没敢做的太出格。
要不然的话自他以下率领教育,警察,财政,民政,水利等各个厅长,包括关中道尹,长安县令等等一块到长安东门去迎接。
千金买马骨嘛,大家都看看我李昆对待人才是多么的重视?
饶是如此,李昆此次宴请丁文海,也是带了叔父李景峰,毛俊臣,郭时斋,杨承禶。
丁文海那叫一个感动,对比他在北洋政府受到的冷落简直是一天一地啊。“大帅客气了,丁某人何德何能能让滚滚诸公如此盛情款待?”
“文海兄此言差矣,你所学知识乃是真正的富民强国之道。
这放在古代文海兄,那就是国师级别。”
“今后,三秦省的矿产探测,可就拜托给文海兄了。”
“来来来,大家共同举杯,欢迎文海兄加入咱们三秦大团体。”
李昆热烈欢迎,实际上,哪怕他做的很虚伪,有这么个态度,也能吸引很多的科学家了。
现在很多的军阀只信奉手里的大刀,根本就不信什么科学家。
有那钱还得买枪买炮,怎么可能会花钱给科学家做研究?
大家都非常给面子的,热烈欢迎着丁文海。
李昆指了指桌上的菜。“咱们虽然是在西北,但我身边有个后勤营长何雨柱他爸何大清是正儿八经川菜厨子,外加谭家菜家厨。”
“是嘛,我说这菜有点京味和粤菜味道。”
丁文海一开始没有注意,西北菜上不了席面这是众所周知的。
不管是老牌的四大菜系,还是新华夏的八大菜系,有哪一个是西北菜?
也别说,抖音时代出了个第九大菜系,晋菜。
晋菜代表,肉丸饸饹方便面。不过他虽然是地质研究所的创始人。
但是一来地质研究所在现代也是清水衙门,丁文海虽然有些条件,可是也没有吃过正宗谭家菜。
别看谭家菜有名,这会吃过的人很少。
为啥?因为谭家菜不对外开放,不打招牌,只做私厨。
丁文海又夹了一筷子,细细品尝。“不愧是谭家菜,还是承蒙大帅看重,要不然以我的收入,也不知何时才能吃上谭家菜。”
谭家菜的四大家厨,只有何大清被李昆挖过来。
另外三位家厨,一直到了建国后公私合营才算脱离谭家。
“只要文海兄想吃,便随时来我大帅府。”
李昆也喝了不少酒,更会吹牛逼。
而一边的毛俊臣也是第一次吃到谭家菜。
他虽然名震关中,但是很少去京城,自然吃不到在京城也得排队的谭家菜了。“不错,虽然君子远庖厨,但是谭翰林以翰林生身份,创世谭家菜,也算是悠悠青史有其名啊。”
“大帅,我觉得既然咱们有这厨师,何不在长安创办三秦厨师学堂?”
毛俊臣不愧是名儒,吃饭都能想到教学。
郭时斋等人也是纷纷同意,地处西北还真的没有吃过见过。
哪怕大家都是革命党,可是有好吃的,谁不愿意吃呢?
西北这边不是没有名菜,比如刀削面,拉面。
当然了,也有一些十大名菜,肘子,猪蹄之类的。
李昆考虑一下,也就同意了。“遍地美食,也算是提升咱们的社会资源,到时候各地科学家来了,也不至于思念家乡。”
“这事我同意了,回头让府上的何大清,再从京城全聚德挖个烤鸭师傅,川菜,鲁菜,淮扬菜都要有。”
“大帅英明。”
其乐融融,君贤臣忠,好一副美景。
秘书高育良看到,想了个提议。“大帅,要不要合个影?”
“嗯,那就照一张吧。”
合影是个好事,给以后的史学家,研究学者留下证据。
“咔。”
照相机把李昆,毛俊臣,丁文海等人拍了进去。
饭吃的差不多了,李昆送走丁文海,这才在警卫连的护卫下回大帅府。
他对自己的安全非常看重,这么说吧,大帅府周边不允许任何老百姓居住。
同时,一个简编的警卫团(没有炮兵工兵后勤骑兵)三个营,九个连,二十七个排,81个班,把周边二十四小时站岗,巡逻,出勤,暗哨等等。
回到家,李昆这才看到二夫人是大夫人聊天。
大儿子李家传,二儿子李家承,三儿子李家永,四儿子李家久,大女儿李家丽都在屋里玩闹。
“怎么,岳父还是不愿意来吗?”
“老爷。”
陈莹恪和二姨太井传娟连忙起身打招呼。
这要是以后,不说跪下也得万福。
李昆挥挥手,让大家安心坐下。“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怎么样,可还适应?”
李昆问向新来的二姨太井传娟,他是井家老大的闺女,和井文渊叫十一叔,和井崧生叫十叔。
由此可见,井家也是一大家族。
井传娟连忙说道。“还行,再加上我弟弟也经常来看我。”
“唔,咱弟弟是叫传福是吧?今年多大了。”李昆的小舅子太多了。
老陈家兄弟好几个,井家嫡亲的就两个,一个大舅子井传幸,二舅子井传福。
至于说井文渊,井崧生他们家的孩子,那都是叔伯兄弟了。
井传娟说道。“二弟如今已经十八了,之前在家里读书。”
“嗯,是该找个事干了,回头我让承禶兄安排一下。”
李昆没让身边的高育良安排,而是让杨承禶,显然是有特别意义。
杨承禶那是一般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