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
刘霸道:
“也罢,
既如此,
便无需重新调配。
汝等且依令行事,
自行去张将军处领取营帐,
前往军营外边独立扎营,
务必约束好麾下士卒,
不得生事。
营中若有纠纷,
当以和为贵,
若有违令者,
军法处置,
绝不姑息。
汝等既为军侯,
当以身作则,
带好头,
莫要辜负吾之信任。”
“诺。”
两人齐声答应,
声音仿若重合的洪钟,
干脆利落,
仿若斩钉截铁。
言罢,
转身便走,
身姿挺拔,
步伐稳健,
仿若出征的勇士,
很是有男人风度,
仿若豪迈英雄。
就连自己的姓名好像也没打算自报的觉悟,
仿若忘却了这等要事,
仿若粗枝大叶。
还是刘霸心思敏锐,
想起了这茬,
扬声道:
“回来。”
“将军还有何吩咐?”
两人仿若心有灵犀,
同时转身,
抱拳,
低头,
再连声问道,
动作整齐划一,
干脆利落,
尽显军人素养,
仿若训练有素。
“哼,
怎么,
没打算交代一下自己的姓名?
吾欲起草公文,
正式任命汝等为军侯,
若无姓名,
如何行事?
莫不是以为这军中诸事,
无需名正言顺?
军中有军规,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汝等岂不知晓?”
刘霸看着两人面无表情的样子,
心中就一阵没好气,
仿若被漠视的上位者,
觉得这两个人还真是没自知之明,
行事粗疏,
仿若懵懂小儿。
“末将姓魏,
名延,
字文长。”
左边的那个青年军侯听闻,
上前一步,
抱拳拱手,
声音清朗,
回答得简洁明了,
仿若不愿多费口舌,
仿若干脆利落。
中年男人见状,
亦步亦趋,
拱手道:
“小人贱名张肃,
愿为将军效命。”
其言辞谦逊,
仿若自知身份低微,
不敢张狂,
仿若谨小慎微。
从两个人的行为举止上,
刘霸初看并未看出有什么显著差别,
皆为军伍之人,
行止端正,
仿若规规矩矩。
但就在这个自称还有说话的语气上,
刘霸仿若捕捉到了两人迥异的性格特点。
魏延年轻气盛,
言语间透着一股自信与果敢,
仿若初升的朝阳,
光芒万丈,
活力四射;
张肃则谦逊内敛,
仿若沉静的湖水,
波澜不兴,
静谧深沉。
不过就算没有自称,
刘霸也能凭借眼力,
察觉出两人的不同来,
仿若火眼金睛。
“魏延?”
刘霸目光瞬间锁定在年轻军侯身上,
仿若被定身咒禁锢,
眼睛就差没凸出来了,
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仿若海啸来袭。
“没想到,
三国演义所传之轶事,
竟多有不实。
这魏延,
根本就不是什么刘表手下的无名小将,
而是刘倍嫡系出身,
根正苗红,
仿若名门之后。”
刘霸仿若被这意外之喜砸中,
心中欣喜若狂,
仿若喜从天降。
暗自思忖:
“此番遴选,
真乃天赐良机,
竟让吾无意间挖到如此大将。
这,
这叫人如何说呢?
仿若做梦一般,
此前连想都不敢想,
仿若美梦成真。”
刘霸深知,
这魏延,
姓魏,
名延,
字文长,
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便是日后那被刘倍委以重任,
镇守汉中的太守,
又是在蜀汉后期,
人才凋零之际,
独当一面的大将军。
虽然后来遭诸葛亮排挤,
又被杨仪下令斩杀,
甚至死后还被夷灭三族,
结局悲惨,
仿若英雄末路。
“可即便如此,
又怎能掩盖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沙场之上,
他骁勇善战,
是当之无愧的骁将。
想当年,
他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之时,
豪情万丈,
掷地有声地说出那句,
‘曹操若举天下而来,
请为大王据之。
若偏将十万人而来,
请为大王吞之。
’那般气魄,
那般自信,
纵观整个蜀汉,
能有如此豪言壮语者,
唯他一人而已。
且他镇守汉中多年,
固若金汤,
让刘倍无半分后顾之忧,
这般功绩,
谁人能及?
其每临战阵,
总是身先士卒,
冲锋在前,
手中长刀挥舞,
恰似蛟龙出海,
锐不可当,
敌军见之,
无不胆寒。
曾有一次,
与曹军激战于山林之间,
魏延率部迂回到敌军后方,
一声怒吼,
仿若雷霆震怒,
率众如猛虎扑食,
瞬间冲乱敌军阵脚,
杀得曹军丢盔弃甲,
狼狈逃窜,
由此可见其勇略非凡。”
刘霸越想越激动,
仿若已经看到了魏延在未来战场上,
纵横驰骋,
杀敌建功的英姿,
眼中光芒闪烁,
仿若星辰璀璨。
且观魏延此人,
其狂放不羁之行径,
实乃基于胸臆才略,
非为无根之妄。
充其量,
不过豪迈洒脱,
不拘小节,
世人谓之狂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