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军营。
“将军,现下已是日上三竿,臣妾侍奉将军起身吧。”
大帐内,响起何莲婉转如莺的声音。
“太后,臣身为羽林中郎将,自当保护太后的安危,怎么轻易起身。”
“你既然知道我乃太后,还敢如此放肆,真当哀家不敢杀人吗?”
“你敢吗,嘿嘿嘿~~”
“陛下,快来救我啊!”
......
直到晌午之时,韩易才出来见了司马懿和伍琼,可怜这二人从大清早等到现在。
司马懿见韩易如此轻浮的模样,便不由眉头微皱,心下有些不悦。
不过,也仅仅是不悦而已。
毕竟自家人的性命安危还在他的手中。
更何况司马懿最擅长的是什么?就是“忍”。
“主公,如今天下大乱在即,主公不知发展生计,怎么终日饮酒作乐,如此长久下去,怎能复兴汉室。”压下心中的不悦,司马懿劝诫道。
“我不是说了吗,我心中自有计划,你们只管等待便是。”
伍琼急道:“可是如今我们已在这里待了半月有余,主公究竟有什么计划,倒是说出来啊!”
看着这两人的耐心都消耗殆尽,韩易也有些犹豫该不该说。
算了,说了又如何,就当是自己神机妙算。
随后,韩易便将董卓将要迁都的消息说了出来。
韩易说出了计划。
一句董卓将会迁都长安,当即令眼前的二人吃惊不已。
“董卓占据地利优势,只要守住虎牢关即可,更何况关东联军各怀鬼胎不可能齐心协力,董卓为何要西迁长安?”司马懿当即疑惑道。
任凭他智商多高,都算不到董卓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城这样。
就连伍琼也是不信:“对啊,他脑子被驴踢了吗,居然想要迁都?”
“所以主公是想?”
想不明白韩易是怎么推断董卓要迁都的,但司马懿还是想问一下,韩易的计划究竟是什么。
“董卓迁都长安,必定会带走洛阳的一切财物,而这些潦草辎重必定行军缓慢,而弘农乃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所以我想趁此机会,渡过黄河,在弘农截击他们,抢夺粮草财物。”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韩易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
难不成还要说,自己是为了貂蝉和蔡淡去的吗。
毕竟什么财物都是身外之物,现在天下大乱,最保值的自然还是粮草。
招兵什么的,也都是靠粮食招人。
但这也不是必须要去抢劫董卓.
韩易的一番话,直接让眼前的两人目瞪口呆。
董卓迁都的消息就够扯淡了,主公居然还想从中抢劫?
开玩笑,董卓的部队都是吃干饭的吗?
就在司马懿还想开口相劝的时候,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马到眼前,斥候立马跳下马来,跑到进钱,将最新的战报献给了韩易。
韩易看过之后,嘴角上扬,笑道:“你们也看一下吧。”
司马懿接了过去,看过之后,脸色惊变:“这怎么可能,董卓居然火烧洛阳。”
司马懿和伍琼的脑海中,仿佛一道闷雷响起。
两双震撼的目光,齐齐望向了韩易。
“董卓那狗贼怎么敢火烧洛阳?”
“这样说的话,他且不是真的要迁都长安?”
“主......主公,这......你到底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司马懿奇道:“主公远在野王,究竟是如何推算出董卓会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的?”
伍琼也是满心好奇,看着韩易。
“如果我说我是夜观天象,算出来的你们信不信?”韩易玩笑似的敷衍道。
难不成告诉你们,我是穿越者,所以知道董卓的闹惨操作不成?
伍琼信以为真,啧啧道:“想不到主公神机妙算。”
司马懿的心中也是惊叹不已,看向韩易的目光中,添了几分微妙。
“这般准确的推算,用料事如神形容也不为过!看来主公的智谋远在我之上。”
司马懿虽然早知董卓不会正常出牌,但没想到居然打的这么烂。
不过就算如此,也是被韩易猜到。
心中不禁平添了一丝敬意,同时也对刚才自己对韩易的轻视,感到几分羞愧。
原来是自己学识低浅,没能看明白。
韩易可不知道司马懿心中的变化,而且也不想过多纠结此事,遂道:“既然董卓已经火烧洛阳,相比现在已经开始迁徙了,立刻集结人马,渡过黄河。”
“之后在派大量斥候,我要知道他们的粮草、辎重还有朝廷大臣极其家属,什么时候经过弘农。”
两人早已信服,自然没有质疑,伍琼也是立马执行下去。
当天下午,全军便已渡过黄河。
......
(给点鲜花、评价吧,作者心里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