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王成鸿的解释,郑森突然有种感觉,这名朱慈烺殿下,多半是真的了。
因为……思维真的太超乎常人了。
朱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稀奇古怪的皇帝。
有修仙的,有玩木匠的,还有整整几十年不上朝的。
朱慈烺虽然能力很强,但某些想法,在他看来,也是有些难以理解。
到了客厅之后,里面隐隐传来了讨论声。
其中夹杂着争吵。
“太子殿下,我好歹也是举人,让我去做捉笔小吏也就算了,为何还要逼着我学习数学?”
“既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圣人之言,于国又有何用,不过是一些奇技淫巧罢了。”
一名中年举人看着手中的数学书,一副痛心疾首状。
旁边还有几名秀才打扮的读书人同样有些义愤填膺。
他们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当然看不起任何儒学之外的知识。
“奇技淫巧,呵呵。”
朱慈烺忍不住笑了,眼神却有些怒火,“你说数学没用,那我问你,如果让你去丈量田地,你知道一亩田的具体面积是多少?”
“如果有大军过来,需要补给,在知道军人数量的情况下,到底该筹备多少粮草,既不劳民伤财,也不会浪费粮食?”
“你告诉我,数学真的没有用嘛?”
听到朱慈烺这番话,中年举人沉默了。
一旁的几名秀才脸上怒气顿消,认真思考起来。
“这些完全可以交给小吏去做,哪里需要当地长官亲自计算。”
中年举人哼哼两声,有些不服气道。
“小吏贪婪,他们要是趁机索财,上下其手,如果官员不通数学,即便账目放到面前,肯定也看不懂。”
“我问你,你觉得怎样才能国富民强?”
“自然是殿下亲君子而远小人。”
“众正盈朝,方能天下大同。”
中年举人顿时来劲了,有些自豪道。
“哈哈,好一个众正盈朝。”
“崇……我父皇就是信了你们这一套,然后呢?”
“结果你们这些自誉为清流的大臣,打开城门,放李自成进来逼死了我父皇。”
“更可笑的是朝廷因为财政困难,多次筹款,这些清流愣是只拿出了几万两银子。”
“反倒是李自成抄家灭族,搜查出了几千万两白银。”
“众正盈朝,可笑,可笑。”
“速速离开吧,我这里只要实干的官员,不欢迎你这样的清流。”
朱慈烺挥了挥手,一丝面子都没给。
读书读到举人,受儒家文化影响太深,在他看来根本没有使用价值。
中年举人气得吹胡子瞪眼,放下数学书,转身就走。
身为举人,他就是回到南明,也不怕没官做。
“你们呢?”
“打算离开还是留下来?”
朱慈烺看着周围几名秀才,童生问道。
“我打算留下来。”
“实不相瞒,因为家中贫困,我也曾下田种过粮食。”
“当初大荒之年,田地收成欠佳,很多人都吃不饱饭。”
“当地县令过来,只是施了一碗粥,告诉百姓要体谅朝廷的难处。”
“明明只要修建水利,这些事情全部都能避免。”
“所以我赞同殿下的话,为官者,必要有实干之才。”
一名秀才站了起来,坚定道。
其余几名童生,秀才,脸上也有些意动,但更多的还是犹豫。
他们不像举人,哪怕回了南明也有官做,所以对于从小吏干起,并不排斥。
但要让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他们,学习数学之道,心中多少还是有点排斥。
“很好,明天去军校报道,先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后自会有人安排后续事项。”
“至于还在犹豫的人,我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不愿意大可坐船回去。”
打发走了这批士子,朱慈烺这才看到了王成鸿和郑森几人。
郑森也从一旁南景的太监口中,确认了眼前的朱慈烺,的确就是真正的太子。
王成鸿当即上前,介绍了郑森的来历。
朱慈烺的眼睛瞬间就亮起来了。
郑森,那不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郑成功嘛。
总算来一张SSR了。
来到郑森面前,左右打量了两眼,朱慈烺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真不错。”
郑森被这诡异的眼神看的浑身发毛。
这位太子殿下,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嗜好吧。
啪。
一巴掌拍在郑森的肩膀上,朱慈烺笑得有些诡异,“郑森这个名字很一般啊。”
“要不要考虑换一个名字?”
“啊?”郑森满脸蒙蔽。
这纯粹是朱慈烺的恶趣味上来了。
想要亲自给这位历史名人赐名。
三言两语过后。
郑森听到郑成功这个名字,不知为何,心中颇为喜欢,便同意了改名的提议,正式改名为郑成功。
对于郑成功的到来,朱慈烺也是颇为惊喜。
因为郑家的海贸渠道,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只有自己做海贸,才知道没有渠道,处处被人压价有多不爽。
尤其在南明南方,因为禁海令的缘故,海贸多为走私,外人想要插一脚极为困难。
朱慈烺的船队,不得不进行压价,才勉强出售了船上的货物,获利也只有两到三倍而已。
至于前往倭国的船队,因为海路较远,而且那一片海域的暗流众多,很容易遭遇风暴或者暗流,造成货物损失,甚至船毁人亡。
有郑成功这么一个有渠道,又有丰富海贸经验的人,无疑能大大增强朱慈烺的海贸能力。
他当即便安排郑成功为水师参将,加上郑成功的原班人马,总共掌管目前两千多名水兵。
王成鸿也在一旁暗暗心惊,目前加入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从小吏做起。
一来就成为高级军官的人,郑成功还是第一个。
由此可见,殿下相当看中此人啊。
看来以后务必要和此人打好关系了。
即便不能成为朋友,也千万不能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