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帝国时代(1 / 1)

在军队实力飞速提升的同时,民间的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朱慈烺投入重金,建造大量的小学,实行两年义务制教育,教导十岁以上的孩子识字和数学。

并且包三餐。

而且从小学毕业后,一旦到了十六岁,便能成为吏员,只要能力出众,就能一路升迁做官。

听到这项条件,那些当地百姓,开开心心就将家中的孩子送去了学校。

毕竟少了一张吃饭的嘴,他们的生活压力也能减轻很多。

对此,王成鸿还颇有微词,认为殿下这纯粹是亏本买卖。

即便只是两年的义务教育,依然占去了朱慈烺财政的三分之一。

不得不说,搞教育太烧钱了,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这还是朱慈烺大搞海贸,财政颇为充裕的情况下。

至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工业化的情况下,朱慈烺想都不敢想。

不过,纵使只是两年的义务教育,对于吏员来说也足够了。

这些上学的孩童,正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年纪,两年时间,足矣学会大部分的文字,读懂一般的文书已经没有问题。

至于数学,差不多也能达到后世三四年级的水平,日常生活,计算物资也足够了。

若是这些孩子到了十六岁,成为吏员之后,也能购买朱慈烺出版的中等数学,化学,物理,等等书籍,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朱慈烺打算,等到自己的势力足够强大,财政充盈的时候,再进行成人考试,设立大学,让这些人学习更为高深的知识。

凭借大明远超欧洲的人口,他相信一旦大明百姓民智开启,足矣绽放出最灿烂的文明之光。

虽然教育投入是无底洞,但朱慈烺觉得值。

时间一天天流逝,很快两个多月就过去了。

在沈羊修养的代善,临危受命,再度掌握军权,成为了辽东地区的最高领导。

这老家伙很谨慎,并未攻打金州,而是主动放弃一些较小的城墙,并将大量的百姓往沈阳或其它大城市迁移。

他很清楚,目前的清军主力,尚在山西一带和顺军决战。

一旦等到满清彻底击溃顺军,抽掉部分军力回援,朱慈烺必死无疑。

代善想法很好,但实行计划,却有诸多困难。

首先辽东区域很大,想要迁移那么多的人口进入大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消耗精力的事情。

其次,很多满人在外有大片的良田,不愿意轻易的放弃这些财产,对于迁移的政策,颇为抵触。

一时间,辽东地区的满人对代善怨声载道,迁移百姓的进度也颇为缓慢。

山茜一带,清军节节胜利,已经彻底将大顺军赶了出去。

但大顺军的顽强抵抗,也让清军损失不小。

这无疑引起了多尔衮的高度关注,原本攻打江南的计划被搁置,清军汇聚一路,继续全力攻打顺军,完全不给顺军任何的喘息之机。

李自成也没有气馁,集合了二十万的大顺军,并向着潼关一带汇聚,打算和满清来一场大决战。

南明小朝廷还不知道躲过一劫,居然搞出一通可笑的借虏平寇,打算和大清军合力去剿灭顺军。

甚至派出了使者左懋第,组建北使团,前往北景谈判。

他们甚至连和满清合作的细节都想好了。

一.割山海关以外地方与满清,双方沿长城为界。

二.承认清朝,以南北朝之例互待。

三.确定岁币数目,十万为上限。

四.改葬崇祯梓宫。

五.两国约好,弘光帝称“叔”,顺治称“侄”。

可笑至极的条约。

很明显,清军入关那一套替崇祯报仇的说辞,南明小朝廷真的相信了,甚至有了合作的打算。

丝毫不知道,满清的真正野心,乃是吞并天下,彻底覆灭南明。

旅顺,总兵府内,朱慈烺看着系统面板,满脸喜色。

宿主:朱慈烺。

时代:城堡时代

木料:110万

石料:121万

黄金:56万

食物:109万

人口:三百万

木料,石料,食物全部达到了一百万单位以上,黄金也到了五十六万份之多,再加上足足三百万的人口,刚好满足了进阶帝国时代的最低需求。

“升级。”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默念道。

大量的系统农兵,停下手中的农活,来到城镇中心,开始敲敲打打。

二十四个小时后。

一座巍峨,庞大,占地足有数万平方米,甚至比旅顺还大的城镇中心出现了。

旅顺城内的百姓看到这一幕,纷纷跪倒在地,直呼神迹。

在朱慈烺的系统面板上,已经解锁了大量的新型海上单位和战斗单位。

燧发枪火枪兵。

足有上千吨的海上巨舰,以及喷火船。

龙骑兵。

线膛枪散兵。

最新小说: 抗战:带着cf系统去杀鬼子 危机:末日病毒 三国:穿越阿斗 刘备求我登基 军旅:刚毕业将军疯抢 大明:信件揭秘,老朱让我造反? 大明:养猪五年,帮工竟全是皇子 风云四起:大金帝国下的铁血柔情 大唐咸鱼皇子:开局地煞七十二术 直播:朕要千里马,你卖三轮车? 我,奸相!开局打龙鞭教训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