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朱慈烺的军队,也爆兵到了五千人。
加上系统农民,更是达到了足足万人。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了。
这么多人,粮草消耗很大。
更别提,朱慈烺的五千士兵日夜操练,胃口都很大,粮草的需求就更多了。
没错,系统兵也是能锻炼的。
通过日夜操练,他们的速度和力量也会获得较大的提升,战斗力变得更加强悍。
并且,朱慈烺还惊喜的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部分显得有些木讷的系统兵,逐渐变得活跃了一些,甚至还会主动向人搭话。
看起来已经与常人无异。
虽然性格有所改变,但有一点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那就是这些系统兵对朱慈烺依然保持百分之百的忠诚。
只是系统农民并不参与生产,只负责收集资源。
所以他每天都需要负责上万人的粮食消耗。
因为铁山周围地貌广阔,李朝军队可以从任何方向进攻,所以朱慈烺也不方便建造农田,免得白白便宜了李朝军队。
好在周围鱼获众多,倒是还能支撑这些人的粮食消耗。
但海鱼总有被捕完的一天。
所以,自己还是得有一块能够种地的根据地。
并且还要便于防守,一旦拿下就不会被人轻易夺回的那种。
随着思考,朱慈烺的心中隐约有了一个目标。
只是,目前实力还不够。
需要再等等。
随着士兵的渐渐增多,他打算给军队进行编制了。
没有编制的军队,一旦打起大规模战役,只会乱成一团,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
慎重考虑一番后,朱慈烺仍然打算采用明军的内部编制,只做一些略微的修改。
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一名,管辖五人。
四伍为一队,设队长一名,管辖二十人。
二十五队为一司,设司长一人,管辖五百人。
两司为一哨,设千总一名,管辖千人。
五哨为一营,设营长一名,管辖五千人。
另外再设置三十名哨骑,用于侦测敌情。
另设军令官二十人,每司一人,负责在战场上传达军令。
总体命名为新明军,为了方便区分南明那帮军队。
另一边。
李朝皇宫内。
李倧批改完眼前的奏疏,像是想到了什么,向着一旁的太监问道。
“朴元亨在大牢里都招了嘛?”
“没有,他还是坚持那一套的说法,说那些攻打县城的士兵都是妖兵,根本不怕死,自己是为了传递情报,保全有用之身,才一路逃回来的。”
太监如实汇报道。
啪。
一块漆黑的蘸台落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一旁的宫女太监立马吓得跪倒在地上,瑟瑟发抖。
“一派胡言。”
“当初倭国入侵,那些逃亡的县令,庶尹,也没有这家伙这么会胡说八道。”
“我看他分明就是看海寇势大,不战而逃,随便编造出来的借口而已。”
“不必再审了,明天就拉到菜市口斩了。”
李倧青筋暴起,怒斥道。
“是。”
贴身太监一转身,正要去下达命令,却又被李倧叫住了。
“等等。”
李棕像是想到了什么,书写了一份旨意,交到了太监手上,继续道:“让张判书带着五千军士,围剿铁山的海盗。”
“是。”
太监快速离开了寝宫。
直到太监走后,李倧才有些佝偻的坐下,眼神颇为憔悴。
在皇太极两次入侵李朝之后,面对强大的清军,李棕不得不曲膝求饶,愿意让李朝成为清朝藩属国,称臣纳贡。
这无疑让国内很多亲明派的大臣相当不满。
李朝学习明朝制度和利益,以礼仪之邦而自称。
清朝的那些女真族,在很多李朝大臣看来,不过是一群蛮夷。
屈服于蛮夷,背叛大明国,自然是很多大臣无法接受的事情,甚至琢磨着废掉李倧,重新扶持一名亲明派的君主。
这让李倧的王位并不稳固,每天如履薄冰,和底下的大臣闹得势同水火。
朱慈烺当然不知道,李朝内部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混乱与虚弱。
不仅无法凑齐数十万的大军,并且也没有太过重视自己。
很快,李朝的军队就来了。
在看到系统地图上的红点后,确认敌方数量不多,朱慈烺派兵出城迎战了。
只是看到城外,那些穿着破烂,宛如叫花子一般的军队,瞬间无语了。
虽然眼前的军队足有数千人,但大多数人面有菜色,身上连皮甲都没有。
有些人更是拿着锄头作战。
只有军阵最中间的数百士卒,身穿铁甲,军备齐全,看起来勉强有几分彪悍的模样。
就在朱慈烺打量眼前军队的时候,张判书也在打量眼前的新明军。
一望之下,心中惊骇莫名,久久不能平静。
虽然当年八旗兵入关的时候,他望风而逃,但毕竟也掌兵十几年了。
所以一支军队强不强,一眼就能看出来。
眼前的军队立行禁止,整齐划一,宛如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绝对是一支强军。
至于自己的五千大军,他很清楚是什么德行。
除了数百家丁还算精锐,其余抓来的青皮乞丐,还有地方军,战力极其低下,一旦遭受打击多半就会崩溃。
“他娘的,什么叫花子军队。”
“让老李我指挥一次冲锋,这帮家伙就完蛋了。”
李海龙看着眼前的李朝军队,眼中满是不屑。
他是系统兵中比较活跃的类型,因为指挥能力较强,被朱慈烺安排做了营长。
看到朱慈烺所在的位置,令旗飘动,李海龙当即兴奋的指挥起来。
“准备第一轮射击。”
“让这支叫花子军队,看看我们新明军的厉害。”
接到命令,士兵们当即弯弓搭箭,对准了天空。
“放箭。”
李海龙大吼道。
听到命令后,令旗飘动,无数士兵松开弓弦。
大量箭矢飞入高空,密密麻麻向着李朝军队落下。
现在的新明军可不是当初那些民兵了,很多都配有开元弓,而且日夜操练,弓术娴熟。
很多李朝士卒当即就被箭矢射中,减员了足足上百人。
一些伤而不死的李朝士兵更是大声惨叫,队形也开始有所动摇。
唯有队中的数百名精锐还算镇定,纷纷举弓反击。
铛铛铛。
箭雨落下,却被新明军的盔甲所阻拦,杀伤极为有限。
此时的新明军前排都身披铁甲,对于箭矢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只倒下了寥寥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