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是事实。”
“而且根据密探传来的消息,最近风靡南明的味精,便是朱慈烺研究出来的东西。”
“此味精远销倭国,南明,每次都能带来海量的利润,”
“那朱慈烺之所以能养活如此多的精兵,恐怕便是和此有关。”
传令兵道。
在场的满清王爷都不说话了,一个个心中都有些恐惧。
能征服李朝,说明朱慈烺的势力,已经不容小觑了。
而且这家伙才发展多久啊。
短短几个月而已,居然就有了这种实力。
这种上升势头,实在是太惊人了。
便是当年后金的崛起,也没有这么快。
“耿仲明,你怎么看这件事情?”多尔衮突然问道。
吴三桂,孔有德都被调往前线,攻打顺军了,目前耿仲明是唯一一个在场的汉人王爷。
“殿下,我认为我大清目前的主要目标,依然是李自成。”
“因为李自成控制的势力和军队都要比朱慈烺多很多。”
“而且顺军的战力意志也很顽强,只是缺乏训练和装备,才被我大清压着打。”
“一旦给李自成喘息之机,让他整合军队,训练士兵,顺军的战斗力恐怕会有飞跃一般的提升。”
耿仲明思索片刻,老老实实道。
多尔衮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汉人的人口还是太多了。
虽然李自成只是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治下人口也有三四千万。
而满清入关前才多少人?
满人最多不过几十万,加上李朝和汉人的包衣,也才勉强千万而已。
双方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只是李自成刚刚打下半壁江山,还来不及整合手中的力量,立足未稳,这才被满清捡了一个便宜。
如果满清入关的时间再晚一年,一片石之战,清军恐怕都要被顺军爆锤。
如今,自然更不能给李自成喘息的机会。
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多尔衮也没了狩猎的兴致,脱去铠甲,返回了自己的帐篷。
揉着自己的眉心,这位满清摄政王,脸上满是疲惫之色。
只有自己当政,才能明白,这个位置其实并不好当。
满清入关后,看起来势若破竹,但内部满汉之间的矛盾依然不小,而且顺军顽强的抵抗也出乎他的意料。
现在老家辽东,更是有朱慈烺这么一股势力崛起,而且发展趋势十分惊人,恐怕又是一个心腹大患。
他明明已经处处模仿皇太极,重用汉臣和降将,为何还是让局势充满动荡?
要是皇太极没死,他又会怎么做呢?
对于皇太极,多尔衮的感情很复杂。
因为当年努尔哈赤晚年一系列的倒施逆行,后金汉人被屠杀大半,满汉矛盾无比尖锐。
一些汉人为了对付满人,更是下毒,刺杀,几乎无所不用。
因为大片的土地抛荒,后金粮价极高,很多满人都被活活饿死。
后金南有大明,西有蒙古,东有李朝和东江镇,可谓三面受敌。
当初皇太极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后金,局面比崇祯强不到哪里去。
但他登基之后,重用汉臣,修建水利,重视民生。
又在一次又一次的胜仗中,打压了其余旗主的地位,集权于皇帝一人,将后金从一个部落政权,拉到了封建帝国。
然而皇太极在崛起之时,为了打压实力最强的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又逼死了他们的母亲。
这让多尔衮对皇太极又是崇拜,又是愤恨。
山茜。
一片郊外。
一排排的顺军被绑在一起,清兵们举起大刀,砍下了第一排顺军的人头。
然后是第二排,第三排。
很快此处郊外就变得人头滚滚,空气中满是刺鼻的血腥味。
“把这些顺军的尸体埋了,免得滋生疫病。”
吴应熊吩咐一声,转身离去。
杀俘这种事情颇为恶劣,一般将领很少这么干。
但吴三桂自从参与对顺军的战斗后发现,这帮顺军的意志颇为坚定,很少有人投降,和望风而降的明军完全不同。
所以吴三桂也失去了耐心,对着顺军挥起了屠刀,打算统统杀了了事。
回到帐篷内,吴应熊发现自己的父亲正在盯着一封书信,眼中带着一丝诧异。
“正好你也看看吧。”
吴三桂将信件放在吴应熊的面前,闭上眼睛,似乎在思考什么。
吴应熊打开信件,脸上满是惊讶。
“朱慈烺他还有这等本事?”
吴应熊只觉得大脑有些混乱。
虽然他才十二岁,但跟随父亲这几年涨了见识,很清楚一个势力想要发展起来有多么困难。
朱慈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崛起,并且再度将李朝收纳为藩属国,这种崛起速度,简直比明国开国太祖朱元璋还要惊人。
几个月前,他也曾在父亲军中见过这位太子殿下。
虽然觉得此人有些能力,但性格过于温和,算不上什么雄主。
这几个月,朱慈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