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
玉郎的回府惹得全府鸡飞狗跳。
当然谁都不知道,回来的如今已是昊天战神。
先是玉郎去皇宫求赐婚,后是玉夭被宫内侍卫带走,统统迹象表明皇帝震怒了。
及至玉郎传讯老夫人,说夭夭在皇宫黛湖落水,阖府便陷入了恐慌焦虑中。
老夫人明白宫里那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意外”“合理”的死亡多了去,一颗心急得焚烧起来——我的孙子啊,保住了没有?
一身脏污疲惫的玉郎出现在侯府时,顿时让阖府上下眼里都泡了一汪泪水:他真是从来没有过的狼狈。芝兰玉树般的人,平素又爱极了干净,因而衣袍从不穿白色以外的。显见他进宫受到了非人的待遇。
老夫人抱住儿子就是一顿好哭,哭着哭着突然惊恐起来:“玉儿,夭夭呢?她.......”夭夭没有回来,为什么她没回来?
老夫人不敢问了,手紧紧揪着儿子的衣袖,脑里乱纷纷的惶恐“没回来,是不是已经......”
娘,放心,夭夭已经没事了,在宫里太医照料着。”
昊天又不是第一次做玉郎,对这个娘倒也熟悉之至。他天生地长的人,孤单半生,也很享受有娘的幸福生活。因而声气莫名柔了几分。
老夫人的心刚舒展又突然紧缩,急切问道:“孩子呢?保住没有?”
孩子?什么孩子?哪来的孩子?昊天一头雾水。
他看见老夫人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望着他,那里面的光被随后涌上的泉水熄灭了。
“我可怜的孙子啊........都是老身的错,是我害了你!”
老夫人忽然间崩溃了,开始捶着自己胸口嚎啕大哭,她心里说不尽的悔,钢针扎肉般细细密密的痛,如果自己不算计夭夭和儿子,早在玉郎跪求时就答应两人婚事,怎么会落到如今这个可怜的境地!
这个场面令昊天错愕,好歹他是个冷静的神,立即搜索起玉郎这一年的记忆,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他温言软语劝慰老夫人:“娘,别伤心了,那个孩子,本来就没有,是夭夭诓你答应婚事呢。”
老夫人的心从火里落入了冰窟,火是灭了,心却又冷又疼还隐隐麻木。
她说不出自己是该庆幸惋惜还是怎么着。
昊天当下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讲述完,并打发玉笙去一趟妙香楼,去给顾鹤影和陶夭夭那家子报平安。
搜索完玉郎记忆的他,也知道妙香楼那群人在夭夭眼里是家人。
夭夭几天未归,这些人或会着急。
其实昊天真想错了,陶夭夭那群人才不着急,他们压根不知道陶夭夭进宫的事。
她们小姐是被侯府来人接走的。一群人私下畅想,约莫老夫人良心发现,准了她和玉郎的婚事。
人家赖在未婚夫家中,理所当然,有什么着急的。
直到玉笙的到来,他们才知道小姐已经在死神那里溜了一圈回来。
第二天,侯府门房来报,圣旨到。
昊天与老夫人出门跪接。
圣旨的内容令人称奇,皇帝单方面认定陶夭夭为定北侯府嫡女,与玉郎是一母同胞的亲妹妹。
赵渊还贴心地送来了赶做的户籍文书。
圣旨的最后是警告,胆敢泄露玉夭出生秘密者,斩。
当然陪斩的还有玉夭。
昊天这圣旨接得心不甘情不愿,凭什么他一回来,就得成为夭夭的亲哥。
窝了一肚子火的昊天,当然是在无人之时把玉郎狠狠揍了一顿,说,我才走多久,你就把事情弄成这样!
失去自由的玉郎简直雪上加霜,也没个地方讲理去。
与此同时。
宸王府也接到了“奇葩圣旨”,内容和玉郎接到的如出一辙。
无独有偶,连妙香楼顾鹤影等也接到了同样的圣旨。
百姓接圣旨,开天辟地第一遭,还没等这些人兴奋完,听了内容集体蔫了。
这叫什么事!
该死的辰王赵玉瑾。他们清楚就是此人做了搅屎棍,坏了一桩大好的姻缘。
据说皇宫众人的嘴,统统都被皇帝下了禁令。
一时谁都只言玉郎的亲妹子黛湖游玩时落了水,目下正在漱芳斋将息。
当然。
这种圣旨和警示根本不会让别人沉重,除了玉郎和赵玉瑾。
其实谁都满意这个结局,陶夭夭那家人从卧谈会起,已经没有了和侯府王府联姻的期望,如此倒觉侯府嫡女的身份是最好的安排。
玉雕和玉笙叹息之外,也很快接受了现实。
只有赵玉瑾和玉郎(昊天)在漫漫长夜从绝望中醒来,心窝的疼痛不能自已。
要说同病相怜,这两个人是最能体会彼此的心情。
慢慢地,两人心中对彼此的怨恨渐渐消逝。反正事已至此,恨之无用。
两人又怀了要保住夭夭性命的愿望,竟无意识地抱团取暖。
当然他俩的心路历程失忆的陶夭夭不可能知道。
她想当然地认为玉郎和赵玉瑾是好朋友。
因为他们经常结伴来漱芳斋看她。
关于结伴这件事,竟然是那二人心有灵犀,认为自己不适合单独见到陶夭夭,应该是都怕哪天情难自抑,一不小心泄露心迹。
这可是要陶夭夭命的事情,他们不能不慎之又慎。
于是史上最荒唐的一幕就出现了,两个情敌捧一个女孩在手心,场面和谐,友爱团结。
赵渊对他们情形了如指掌,但那两人确实遵循“不再求娶”诺言,并不曾表现男女私情,人家是三个人一起玩,一起喝酒,一起去妙香楼,一起出游……
他们表现的是一个亲哥和师父对和徒儿的宠爱。
陶夭夭呈现的也是个被亲情笼罩的小女孩样子,因此,赵渊没有横加阻拦。
赵玉瑾和陶清婉大婚如期而至。
新婚夜,赵玉瑾是和陶夭夭玉郎在一起睡的。
当然是赵玉瑾硬拉着这二人喝酒,不醉不休,最后都醉得东倒西歪趴桌子上睡了一宿。
独守空房的陶清婉从此过上了弃妇的生活。
当然,她又把这些痛苦和恨算在了陶夭夭头上。
赵玉瑾和陶夭夭,见与不见,她都在那里。
娶与不娶,她都冤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