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
听到朱允焕的话,朱元璋和朱标两人顿时身子一震,对视一眼后连忙询问道。
之前为了给朱标看病。
这小子直接弄了本药典出来。
现在成了满大明所有医师的必修课,挽救了不知多少百姓。
灾荒缺粮。
他又直接拿出了百万石粮食出来。
百万石!
那叫囤粮吗?
国家备战时都没囤过这么多粮食!
现在缺钱。
他又说他有办法。
他该不会直接搬一座金山银山出来,让朝廷拿去用吧?!
幸好。
在他们紧张的注视下。
朱允焕似是明白他们的想法般,先是连忙摇了摇头。
他们才逐渐放下心来,也知道番薯的事是例外,这才认真地准备倾听一下朱允焕的方法。
“我碰巧从民间知道了些方子。”
“可以造出一些高端的奢靡物,如果拿来卖的话,应该能卖出很多钱。”
“皇爷爷可以让工部的让帮我试试。”
和之前的药典一样,朱允焕再次使用了民间的借口。
将系统的奖励给说了出来。
那些玻璃、香皂、白糖、白酒等物品的制造方法,原本是后世才逐渐成熟的
但实际上这些东西的制造工艺都极其简单。
只要没太高的质量需求。
就绝对能造出来。
而且极为重要的一项是。
在这个时代,玻璃在众人眼里,可是最为纯净的琉璃。
香皂、白糖、白酒等物也差不多,一样可以卖出极高的价格来。
只要造出来。
然后以极为廉价的方式不断地生产。
就可以等着别人抢着来卖,相当于坐着收钱!
然而。
面对着朱允焕的提议。
朱元璋与朱标再次对视了一眼。
眼中竟然流露出了一抹失望之色。
“奢靡之物劳民伤财,而且造出来也没多大用处,空耗费国力物力,不仅要少用更要少造!”
“而且世上最为尊贵之物件,无不在皇宫之中。”
“焕儿你怕是被民间的奇淫巧计给骗了。”
身为朱允焕的便宜老爹,朱标最先摇头道。
而就连朱元璋。
也同样点了点头。
在他们眼中,所谓奢靡之物。
就是耗费大明百姓血汗才造出,然后又供达官显贵们娇奢玩乐,消磨心智的东西。
这种东西的出现,绝无一点好处可言!
“可我手里那些……”
朱允焕还想继续解释一下。
毕竟此时朝廷确实急着用钱。
如果能尽早筹集钱,也就能尽早安顿灾民,给受难的各地拨款了。
甚至多出来的钱,或许还能给大明修建些有用的东西。
但朱元璋却轻轻地叹了口气。
慈爱地看着朱允焕道:
“你想玩试试,那就去工部造吧。”
“我给你封文书,正好你也借此机会进入朝堂,多学学朝堂里的各种事情。”
说罢。
便扭头看向一旁。
示意蹲在角落里的老太监,去给传一下命令,写封文书给朱允焕。
朱允焕见此也只好无奈拱手。
明白这不是朱老爷子不听自己的话,而是时代的偏见。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便视娇奢淫物为毁人心智之物,就像觉得经商的全都是好吃懒做,不愿耕田的人一样。
不是自己短时间能解释得清的。
便就此告退。
准备自己先去做出来再说。
“朝廷近些日子来着实缺钱啊!”
朱允焕走后,朱元璋跟朱标父子俩,又陷入了满面愁容之中。
这世界上最令人愁的事情。
不就那两个字吗?
缺钱!
打仗,要钱!
发展民生,要钱!
赈灾救民,更要钱!
朱元璋之前为了保护百姓。
连手底下的地方官员,多缴上来了税收,都视为其剥削民生。
在这种情况下。
整个大明朝的地方官员。
皆是以安顿百姓,民业新盛为主。
每年纳的粮税物税,简直就少得可怜。
再加上今年洞庭湖的水患,直接就可以说国库里穷得叮当响了。
可谓是一文钱难倒半个大明朝!
“爹,要不咱们借点钱?”
朱标想起自家儿子捐赠红薯,使得灾民有饭吃的事,不由开口说道。
大明国库里没钱。
但总有些人,家里钱会多得装不下,埋在猪圈地里啊!
要是他们愿意借钱给大明朝,那不就一切好说了?
“管谁借呢?”
朱元璋皱眉看去。
如果能不失颜面地借到的话。
这也不为一种办法。
朱标想了想,然后开口道:“国内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是必然。”
“除此之外,儿臣听说皇城内还有个巨富商贾,叫沈万三。”
“把他也喊来委婉提一下,再给他个小官作为赏赐。”
“应该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