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毕竟是做个宰相的人,知道的东西比常人要多上不少。
世间神仙一流,他知道是存在的。
当朝天子,就是个修仙的重度痴迷者,这些年来修道观,祭坛,也不知道靡费了多少民脂民膏。
光是皇家别院,就养着道士三万人!
一应开支,全部由国库承担。
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张安世此次罢相,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反对天子求长生的缘故。
在他看来,若是天子所养的那些道人里面,真的有神仙一流的人物,那也就罢了。
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些招摇撞骗之辈,少数有道行的,也只有微末伎俩,不成大器。
因此,张安世不喜装神弄鬼之流,见了道士和尚,往往没有好脸色。
世人都以为,张相看不惯僧人道士。
却不知道,事实上他看不惯的是那些没有本事的人。
若是真神仙,他又怎会冷脸相对呢?
“夜游神虽然只是小小毛神,但是他背后的桃山县城隍却是一位正神,能够指点一位正神,想必那叶先生,肯定是一个有本事的人物了。”
因为这番话是从夜游神口中说出来的,天然就带着可信度,所以张安世也没有质疑。
他已经决定前往桃山县了。
夜游神最后的那番话打动了他。
虽然他已经八十二岁了,早就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可是他的热血未冷,他的壮志也未曾消泯。
仍然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只是,三起三落的宦海生涯,让他陷入到了空前的迷茫之中。
或许只有夜游神口中的那位“叶先生”能够指点我吧。
张安世已经做出了决定,但是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急切的样子,反而不动声色,像是没事人一样,吃过了早餐,然后慢吞吞的上了马车。
只是在马车走到城外的时候,他才突然出声,让车夫往桃山县的方向去。
车夫乃是他的长随,追随他已经有四十年了,早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虽然张安世临时改变了行程,但他没有多问什么,立即便转换了方向。
在他眼中,老爷是不会错的。
只是那桃山县毕竟是新县,知名度不高,一路只能边走边问。
马车之中,钻出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来。
虎头虎脑的,看着可爱,尤其是一双大眼睛,透着灵性。
“爷爷,我们不是要回老家吗?你不是说要带我去老宅后面的溪流里钓鱼吗?为什么突然要去什么桃山县啊。”
张安世摸着自家孙儿的小脑袋,笑着说道。
“鱼就在溪流里,什么时候都可以钓,但能够为我解惑的高人,却不是时时刻刻都能遇上的。”
男孩瞪大了眼睛,露出不信之色。
“什么样的人有资格为爷爷解惑呢?爷爷可是宰相呀!”
张安世幽幽一叹。
“宰相又如何?看似风风光光,实则如履薄冰,用我时,位极人臣,不用我时,不过乡下一老翁。”
“爷爷我这一生啊,从来不求功名利禄,那些东西不能吃,不能喝,也带不走,百年之后,不过一捧黄土。”
“小虎头,你将来若是不考功名也就罢了,若是选择为官,万万要记得爷爷今天说的话。”
一生沧桑的老人,突然生出的感悟,显得过于沉重了些。
远不是一个稚童现在能够理解。
小虎头似懂非懂的问道。
“既然不为功名利禄,那么爷爷做官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什么。
张安世掀开看向马车两边的风景。
这几年来,连年灾祸,年景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贪官污吏盘剥愈发加重,百姓日子非常难过。
一路走来,所过村镇,人丁稀少。
许多人口,都上山去了,或是为山匪,或是为山民。
剩下的,多是老弱。
几乎人人形容枯槁,面黄肌瘦。
人们眼里没有光。
那在地主家田地里努力耕耘的身影,就像是一具具没有灵魂,没有未来的枯骨。
不知何时,张安世眼里泛起了泪光。
“有雪未为瑞,凶年正可悲。”
“流民几行乞,粒米不成炊。”
小虎头啊,你看看这些人,就知道什么是爷爷做官的意义啊!
“驾!”
车夫听不得这些,强忍着心里的酸楚,快马加鞭。
桃山县是吗?
但愿真的有能够指点老爷的贤人吧!
无论是车夫还是小虎头,都觉得张安世已经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人了。
但张安世自己是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
若那叶先生,当真是一位神仙人物,那么无论是阅历还是智慧,都是他无法想象的。
“夜游神应当是不会骗我的,就算骗我,又如何呢?现在的我,不过乡下一老翁罢了,给孩子们教书,也是大善之事,算不得辱没了我。”
张安世抚摸着自己雪白的胡须,忽然间想到了一件事情。
“如果夜游神说的是真的,那么老夫就真的见到了神仙人物,此事若是让陛下知道,不知道会作何想法。”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念头。
当今天子近二十年来寻仙求道,也不知道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但最终求来了什么呢?
什么都没有。
头发日渐花白,皮肤愈发皱褶,岁月的无情刻刀,让他感觉到了死亡的逼近。
可自己呢?
被贬谪后,本该跌落谷底,再无未来可言。
可偏偏,神仙入梦,城隍相邀。
求鬼神者此生不得见。
为苍生者神仙却相邀。
好一出讽刺大戏!
……
一辆老马拖着的马车,载着两个老人,一个孩童,正在前往烂桃山的路上。
叶缘对此一无所知。
现在的他,已经暂时将学堂的事情抛在了脑后。
因为他总算对照着“神文注解”,将所有的神文破译完毕,并且弄清楚了其中意思。
“封神法!”
叶缘刚刚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差点惊得一哆嗦。
好狂妄的三个字啊!
这世间,还有敢言封神之人吗?
说到封神,叶缘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封神榜》。
姜太公遍封天庭众神,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两。
不过等到叶缘读完了全篇之后,才知道不是自己理解的那个意思。
“原来,人可以代天封神啊!”
叶缘目露惊奇之色。
(文中的诗词,引用于明朝首辅张璁的《元日》一诗。另外求一下花花和票票,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