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五年,春。
为彻底覆灭北元,控制草原大漠,完成汉唐未竞之事业。
大明抽调十五万精锐士卒,准备发起第二次北伐之战。
魏国公徐达,功勋卓著,能征善战,且有着北伐的经验。
在皇帝朱元璋的心中,几乎是大军主帅的不二人选。
但《孙子兵法》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因而,坐镇中枢的皇帝和统兵在外的将帅,关系往往极为微妙。
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王翦,统兵南下灭楚。
为打消秦王的猜忌之心,一直向秦王求田问舍。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拖慢了秦国灭楚的进展。
唐朝逐鹿中原时期,李世民统领大军,战场驰骋、所向披靡。
以至于唐朝的将士们,只知道有李世民,而不知道有皇帝。
五代十国时期,周国大将赵匡胤,领兵北上,抵抗契丹。
却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一举窃得周国江山社稷。
有这些例子在前,即使朱元璋无条件地信任徐达。
徐达也难免会有所顾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战事。
可北伐乃是国之大事,绝对不容有任何闪失。
朱元璋为此苦恼不已,却又想不出什么良策。
发妻马皇后,见他忧心忡忡,提出自己的建议。
“不如追封徐达历代先祖,再恩萌其幼子,以示恩典!”
朱元璋只是略一思考,便又摇头叹道:“不妥!”
“若是现在就追封、恩萌,等他得胜归来,岂不是要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坐在下首的太子朱标,听到父母的议论,不由得抿嘴一笑。
朱元璋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中甚是高兴。
“标儿,你有何高见,赶紧给咱说一说!”
朱标也不墨迹,直言道:“不如跟徐达,结成儿女亲家。”
“听闻徐达长女徐妙云,秀外慧中,有女诸生的美誉。”
“若将其册封为王妃,徐达将会后顾无忧,专心作战!”
“而父皇又能白得一位儿媳,岂不是两全其美?”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有理,开始商议起结亲的人选。
三人细数下来,只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吴王朱橚的年龄比较适合。
而秦王和秦王妃两人,因为关系不睦,闹得满城风雨。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在,朱元璋并未直接赐婚。
……
翌日。
朱元璋夫妇在坤宁宫设宴,款待徐达父女两人。
坤宁宫乃是后宫的主殿之一,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但此时在宫中伺候的太监、宫女,却仅有寥寥数人。
这显然是一场家宴,让徐达父女两人,少了些拘束。
徐妙云穿着件淡黄色的对襟,头戴几支素雅的珠钗,却难掩其倾国倾城之貌。
只见她面若桃花,眼似水杏,皓齿丹唇,令马皇后愈看愈喜欢。
宾主落座后,三杯两盏下肚,场面愈发热切。
见火候已经差不多,马皇后握着徐妙云的手,看向魏国公徐达。
她明知故问道:“妙云生得明艳动人,娴静雍容,可曾婚配啊?”
听此一问,徐达心中咯噔一下,大呼上当。
皇帝和皇后夫妇俩,显然是盯上咱的闺女了!
怪不得非要让咱带着妙云,一同入宫赴宴。
这算是哪门子的家宴,分明就是鸿门宴啊!
虽说民间有低娶高嫁的说法,但徐达却不想攀龙附凤。
他想要自己的女儿,嫁给门楣比自己低的家族。
如此一来,女儿在夫家地位尊贵,不用受气。
可他又岂敢对皇后撒谎,只得支吾道:“还……还没……”
朱元璋爽朗一笑,金口玉言道:“既然如此,便给咱做儿媳吧!”
说话间,朱元璋拍了下徐达的肩膀,言笑晏晏。
“晋王、燕王、吴王三人,年纪跟妙云差不多。”
“一会儿,咱让太子把他们带来,给你们父女挑选下!”
在跟皇家联姻的历史上,向来都是皇子在臣女当中挑选王妃。
还未有臣子之女,在皇子当中挑选夫婿的先例。
因而,朱元璋的这一举动,不可谓不亲厚至极。
徐达即便对此事,有再多的不满,也都烟消云散了。
取而代之的是尽忠职守之志,满腔效死之心!
他独饮一杯,准备应允下婚事,想劝导女儿几句。
然而,徐妙云却想起了,元宵节那晚的遭遇。
她语出惊人道:“臣女,非晋王不嫁!”
听到徐妙云的话,徐达将刚刚喝下的酒,都给呛了出来!
自己女儿一贯玉洁松贞、知书达理,怎会说出这种话?
“你……你见过晋王了?他对你做了什么?”
徐达黑着脸,心中无比憋闷,险些当场暴走。
“爹!您就别问了!反正女儿非晋王不嫁!”徐妙云态度坚决道。
坐在上首的朱元璋,跟马皇后对视一眼,也是满腹疑惑。
朱棡这个混小子,已经把徐达的闺女给拿下了?
早知道如此,咱又何必大费周章,直接赐婚就行。
他心虚地窥视徐达,强忍着得意之情,怒骂晋王。
“朱棡这个混球,时常偷溜出宫去,朕非得狠狠揍他一顿!”
徐达刚想要插句话,便听朱元璋安抚道:“徐达,你且放心!”
“咱老朱家,绝不会辜负了妙云,便让她做晋王妃吧!”
徐妙云难掩喜悦,行礼道:“臣女,谢陛下赐婚!”
魏国公徐达,嘴角抽搐了下,终究没有反对。
……
晋王宫殿内。
锦衣华服、丰神俊朗的朱棡,端坐在几名太监面前。
他拿着一个精巧的浑天仪,向太监们详细地讲解。
“我们所处的世界,可以看做一个巨大的圆球。”
“在这个圆球上面,大部分都是海洋,仅有少量的陆地。”
“而且海洋将陆地,分割成为六个大的板块。”
“每个陆地板块上面,都拥有不同的国家。”
“要想到达不同的陆地板块,就需要航海。”
“因此,航海技术的先进与否,决定着谁是世界的主宰!”
太监们大都听得兴致缺缺,不解其中真意。
唯有一名叫做王景弘的太监,目光灼灼,求知若渴。
“晋王殿下,咱大明有人去过其他大陆板块吗?”他斗胆提问道。
朱棡看向太监王景弘,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之所以向太监们讲解航海知识,便是想要培养出郑和式的人物。
可惜这些太监们,大都厌恶枯燥的学习,更无冒险精神。
好在有王景弘这么个可造之材,不至于让他的苦心白费。
因此,他对王景弘也算另眼相看,耐心解释起来。
“凭借我大明的航海技术,完全能横渡海洋,到达其他的大陆板块。”
“然而,现在沿海有倭寇为乱,陛下不准随意出海。”
王景弘闻言,先是眼前一亮,旋即又暗淡下来。
“若是没有倭寇作乱,奴婢也想劈波斩浪,横渡大洋!”
得知王景弘有此志向,朱棡心中甚是欣慰。
他刚想夸赞王景弘几句,就见东宫的一名太监,疾步走了而来。
“晋王殿下,太子命奴婢领您去东宫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