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头军做饭用的铁勺,直径有两指来宽,极其坚固耐用。
寻常人若是想要将其掰弯,怕是得使出吃.奈的力气。
但是晋王朱棡将其折弯,却只用了区区三根手指。
跟他朝夕相处、一同长大的朱棣,实在是难以置信。
朱棣从他手中夺过铁勺,试探性地弯折了一下,愈发不可思议。
“三哥,你……你是怎么做到的?”朱棣失声道。
朱棡没有理会他,而是对诸位百户们,抱拳说道:
“区区雕虫小技,班门弄斧,让大家见笑了!”
这些百户们,久经沙场,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皆是眼力非凡之辈。
他们知道火头军所用的铁勺,是何等的坚硬。
更清楚用手指将其折弯,需要何等强悍的力道。
刚刚还对朱棡不屑一顾的众百户,瞬间对他肃然起敬。
一位四十余岁,素有威望的百户,出面致歉道:
“朱千户,兄弟们不知您有此等身手,刚才多有得罪,还望您海涵!”
就连独臂壮汉,都嘟囔道:“早知千户如此勇武,俺们岂敢冒犯您!”
余下诸人,当即表态道:“俺们今后唯千户之命是从!”
看着险些给自己来个下马威的诸位百户,朱棡却是生不出半分气恼。
他也表态道:“诸位,我们今后要同甘共苦,并肩作战,无需如此客套!”
说罢,便又命人各安其位,准备全军的早饭。
待诸位百户离开后,朱棣喋喋不休地问道:“三哥,你现在怎如此厉害?”
“你之前在跟我比试的时候,一直在让着我吗?”
“咱们分明是同一个武术教习,我怎么落后你这么多?”
“……”
面对他海量般的问题,朱棡无法提及系统,只得敷衍了事。
好在经此一事,兄弟两人在火头军,彻底站稳脚跟。
军中的百户们,非但不敢再挑衅朱棡,反而对他毕恭毕敬。
晋王朱棡也趁机向他们,请教战场上面的事情。
他虽然有系统辅佐,有超于常人的武力,但终究缺乏临阵经验。
毕竟数十万大军的厮杀,跟街头私斗搏命,完全是两回事。
几乎不会出现后世影视剧中,那些作对厮杀的场面。
在真正的战场上,敌我双方,全都是列阵而战的。
这些百战老兵,敬重朱棡的勇武,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都倾囊相告。
就这么平淡地过了三日,大军正式开拔,直奔草原而去。
金陵城离边塞有上千里的路程,大军用了十余日,方才出塞。
朱棡在前世的时候,曾经去过北方草原游玩。
但是当他在大明,第一次踏上草原,还是无比的兴奋。
此时正是寒冬时节,塞外草原上面,几乎不见绿色。
除了皑皑白雪外,便是成片枯萎的草,连牧民都见不到。
但是无边旷野,却能令人心胸开阔,豪迈顿生。
……
远在金陵的朱元璋,早就发现燕王朱棣,留书从军的事。
他为此事大发雷霆,却也鞭长莫及、无计可施。
朱棣都已经出塞了,他总不能命徐达,将朱棣押回来吧?
尽管已经默许此事,但朱元璋对朱棣,还是心有怨念。
反倒是晋王朱棡,让他倍觉宽慰,常常想念。
根据徐达信中所书,晋王被安置到了火头军中。
对于徐达的安排,晋王虽极不情愿,却也没有大闹军营。
在面对火头军中百户们刁难的时候,他更是一举将百户们折服。
如此耐得住冷落,震慑得住属下的人,方才能成就大事。
大明有这样的藩王在,何愁不能威凌四方诸夷!
这一日,朱元璋处理完前朝的政事,正要回后宫去。
他忽然看见晋王的太监,要往钦天监而去,不禁有些奇怪。
钦天监的官署,也在皇城当中,却异常的冷清。
平日里,除了自己之外,基本没人会想起钦天监。
晋王身边的的太监,又怎会到钦天监去呢?
好奇心驱使着朱元璋,将那名晋王的太监,召唤至跟前。
“你叫什么名字?为何要去钦天监?”朱元璋问道。
跪在他面前的太监,诚惶诚恐地回话道:“奴婢叫王景弘。”
“晋王出征前夕,吩咐奴婢多学一些,观星象的手段。”
“奴婢去钦天监,正是要跟太史令,学习观星象。”
古人极其迷信谶纬学,而星象又跟谶纬学关联颇深。
因而,历朝历代,都禁止民间私学天文星象知识。
朱元璋得知晋王让王景弘学习星象,心中愈发好奇。
他蹙眉问道:“晋王为何让你学习观星象?”
身为太监的王景弘,万万不敢对陛下撒谎,只得如实说道:
“这……晋王曾跟奴婢说过,大明的瓷器、丝绸,在海外诸国当中,重逾黄金。”
“而且海外还有,数倍于大明的无主之地,可以供人耕种。”
“晋王想要……晋王想要跟海外诸国贸易,征服海外的领土。”
朱元璋闻言,心中大为震撼,晋王竟有此志?
现在的大明王朝,因为沿海有倭寇、海盗为乱,施行严厉的海禁。
倘若让朝中重臣知道,晋王有开海的意向,肯定会对他群起而攻之。
但极为关心百姓,珍视土地的朱元璋,却陷入踌躇中。
所谓知子莫若父,朱元璋知道晋王不会无的放矢。
他说海外有数倍于大明的无主之地,大概率是真的。
至于海外诸国,贪慕大明瓷器、丝绸的事情,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若是真如晋王所言,跟海外诸国开展贸易,大明一定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真能征服海外的无主之地,大明的百姓们,也将丰衣足食,四海无饥馁。
只是……航海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很容易得不偿失。
曾经,元朝派出数万大军,乘坐巨舰,征服扶桑。
却在途中遭遇海风,至使数万大军,全都葬身鱼腹。
因而,一旦提及出海的事情,朝臣们势必会反对。
想到这些朝中的阻力,朱元璋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正准备将此事,无限期地搁置,却突然灵光一闪。
“不对,此次北征鞑虏,按照晋王的提议,采用海运来运输粮草。”
“而数十万石粮草,已经全都安然无事地运达了甜津卫。”
“由此可见,元朝的统计数据没错,海运的危险性,并不大于河运。”
朱元璋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在心中思忖道:
“难道……难道晋王提议用海运来运输北伐的粮草,正是为了开海做准备?”
“吾儿竟有此深谋远虑?当真是千年才出一位的绝世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