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和敌人激战之时,有数队明军的斥候,追赶上蓝玉的前军。
他们替徐达申饬完蓝玉,便将后方的战事告之给蓝玉。
蓝玉得知有鞑子军队,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不禁冷汗直流。
为了将功赎罪,他将前军交给副将,自己亲率三千精骑,原路折返回去。
可等他风尘仆仆地赶到,战争已经结束了,战场上仅有鞑子的尸首。
“哎!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一步!”蓝玉无比懊恼。
他命手下原地驻扎,怀揣着忐忑之情,前往中军营寨。
刚走至营门口,他就听到士卒的愤懑声,问道:“营中发生什么事了?”
守卫营寨的百户,坦然地说道:“大帅赏罚不公,士卒自然有怨!”
“赏罚不公?怎么可能!”蓝玉眉头深锁,难以置信。
在他的印象当中,徐达素来公正严明,功必赏,过必罚。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丢下前军,着急忙慌地赶回来。
百户见他不信,耐心地解释道:“蓝佥事有所不知。”
“今日大战之时,火头军的朱千户,一骑当千,大发神威!”
“他勇闯敌营,斩杀鞑子万户,又用万户的人头,逼降数千鞑子。”
“其功劳甚大,徐大帅却不升赏,士卒正在为其叫屈。”
听闻百户此言,蓝玉如遭雷殛,直接愣在当场。
他早就知道晋王勇武,却没料到晋王竟有此等虎胆。
晋王今日之所作所为,令他再一次想起唐太宗李世民。
虎牢关之战的时候,李世民曾亲率骑兵,近距离侦探敌情。
正因为屡屡身先士卒,李世民方才得唐军士卒的爱戴。
晋王之勇武,已经被士卒知晓,且都在为其鸣不平。
假以时日,军中的士卒们,恐怕就只知晋王,而不知太子了!
为太子担忧的蓝玉,也顾不得许多,直接进入营中。
他想要用自己在军中的素望,来震慑住为晋王请功的士卒。
可等他出现在高台的时候,却听徐达当众公布对晋王的赏赐。
而且,徐达还将晋王的官职,从火头军的千户,擢升为指挥使。
全军的士卒们,为此欢呼道:“大帅英明……大帅英明……”
即便是如此,蓝玉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道:“不可!”
在一众将士不解的目光中,蓝玉走至徐达的跟前。
他趁行礼之时,低声提醒道:“大帅,为晋王殿下之安危,还是不要提升其官职。”
“嗯?”徐达冷冰冰地盯着蓝玉,心中却是火冒三丈。
东平侯韩政,则是直接讥讽道:“你还有脸进谗言?”
“若非你率领的前军冒进,中军又岂会跟鞑子遭遇?”
蓝玉想要与韩政争辩,却见徐达拎起一根马.鞭子。
“你出发之时,本帅特意嘱咐过你,不要冒进,你将本帅的话,全都当耳旁风了吗?”
徐达一边怒斥,一边挥动马.鞭,狠狠地抽打在蓝玉身上。
蓝玉咬着牙,浑然不动,默默地承受着徐达的怒火。
“若非你公然违抗帅令,晋……他又岂会有闯敌营的冒险之举?”
徐达大发雷霆一番,丢下手中的马.鞭,朗声道:“本帅刚刚说过,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都督佥事蓝玉,公然违抗帅令,擅自脱离主力!”
“现免去其先锋一职,降为果毅营千户,中军留用!”
下方的一众士卒,默默不言,高台上的将领,却都跃跃欲试。
大都督府佥事张温,忍不住问道:“大帅,谁来接替先锋一职?”
徐达乜了他一眼,看向吉安侯陆仲亨,说道:“吉安侯改任先锋。”
“多谢大帅,末将定不辱使命!”吉安侯不胜欣喜。
“你可千万不要学蓝玉啊!”徐达再三叮嘱他。
陆仲亨当场表态道:“大帅放心,末将心中有数!”
皮开肉绽的蓝玉,听到陆仲亨的话,愈发的恼怒。
但是他犯错在先,也不好指责陆仲亨,只能怨天不公。
他在心中愤恨道:“老子担任先锋,却无大仗可打,遭受贬斥。”
“晋王跟在中军,却能立下奇功,一路升职受赏。”
“苍天何其不公……何其不公也,老子不服!”
晋王朱棡,看着一脸悲愤的蓝玉,忍不住连连摇头。
他在心中思忖道:“蓝玉担任中军的先锋,却一路冒进,未能发现敌军。”
“看来现在的蓝玉,尚不是能打出捕鱼儿海之战的蓝玉!”
就在他品评蓝玉的时候,燕王朱棣绕过众人,来到他的身旁。
“三……三哥……”朱棣有几分难为情地喊道。
朱棡看着百般纠结的朱棣,淡淡一笑,问道:“怎么了?”
“那个……哎……”朱棣吞吞吐吐,不知该如何开口。
站在一旁的狗蛋儿,瞥了朱棣一眼,颇为不屑地说道:
“嘿……你今天杀了几个鞑子,能不能官升一级啊?”
朱棣今日斩杀八名鞑子,在虎威营中排名第二,足以晋升为百户。
但是跟三哥今日之功绩相比,却犹如萤火之光比之皓月。
他惭愧地回答道:“杀……杀了八名鞑子……”
“哦?”狗蛋儿明显为之一怔,心中升起敬佩之情。
首次上阵杀敌,就能手刃八名敌军,足以称得上豪杰。
狗蛋儿感叹道:“没想到您这位弟弟,也如此的厉害啊!”
朱棡心中同样惊喜,他刚准备鼓励朱棣几句,却听朱棣说道:
“只斩杀了八人,跟三哥相比,简直狗屁不是,有什么厉害的!”
“别太好高骛远,已经很不错了!”朱棡安抚道。
朱棣闻言,深吸一口气,说道:“三哥,我错了!”
“我不该离开火头营,否则就能跟你一起啥肉敌营!”
“那个……三哥,您能不能把我重新调回您的麾下?”
朱棡淡淡一笑,打趣道:“怎么?这么快就后悔了?”
“我跟你说过,待在火头军,同样有仗可打,你还偏偏不信!”
“谁知道三哥竟有一身虎胆呢!”朱棣恭维道。
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朱棡只得将他,重新调回自己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