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为了活命,被迫把皇孙炼成僵尸 > 第二十七章:内阁制虽好,懒政也要慎重

第二十七章:内阁制虽好,懒政也要慎重(1 / 1)

027、内阁制虽好,懒政也要慎重

朱元璋来到乾清宫。

踏踏踏…

朱标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心里一阵狂喜,难道父皇讨到方子?

如果没有好消息,朱标相信朱元璋不会这么急。

朱标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抬起头盯着宫门口。

朱元璋面带笑容走进去,直接站朱标对面问。

“标儿听说过内阁制吗?”

朱标一下愣住了,这内阁制是什么东西,让朱元璋这么兴奋。

朱标一脸失望的摇摇头,无助的眼神看着朱元璋。

“哎!”

朱元璋的兴奋表情也慢慢的僵硬下来,心里非常清楚,朱标也不清楚。

朱元璋大概向朱标讲述了,赵良说的可以懒政的内阁制。

朱标听完也大吃一惊,忍不住惊问。

“父皇!”

“真有这么好的内阁制,父皇肯定可以让大明繁荣昌盛!”

“父皇儿臣认为,这个先生治国理政也是个大才,可以问他这次山西大旱怎么处理。”

“好!”

“标儿这个主意不错,父皇也正有此意。”

“标儿、先生交待你多休息,你把山西的早灾奏折挑出来,早点回东宫休息。”

“父皇亲自去讨教,试试看先生是否有大才。”

“好!”

朱标爽快的回应一声朱元璋。

……

当天晚餐,朱元璋带着一叠还没有批阅的奏折。

吩咐御膳房备了酒肉,去赵良的别苑。

赵良天黑回到宅苑,奴婢躬身行礼道。

“先生!”

“皇上已经备好酒菜,在客厅等着呢?”

“知道啦!”

赵良挥手示意奴婢退下。

朱元璋看赵良进入客厅,反客为主,大声道。

“先生快请坐,咱俩一起喝杯酒。”

奴婢准备上前倒酒,朱元璋伸手示意奴婢下去。

嘀嘀嘀…

奴婢吃惊的盯着朱元璋,亲自帮赵良盛上酒,才为自己的酒杯顺满。

奴婢吓得扑通一声跪下来,不停颤抖不敢离去…

“下去吧!”

朱元璋不愠不怒的命令道。

奴婢才颤兢兢的站起来,低下头躬身退出,尽量小声的关好门。

赵良满头雾水的看着朱元璋,满脸堆笑的倒酒,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赵良见朱元璋倒好酒,正想问朱元璋有什么事?

朱元璋主动端起来酒杯,笑着说:

“先生来干一杯!”

赵良端起酒杯和朱元璋碰一下,两个人一饮而尽。

刚放下酒杯,朱元璋又主动顺上。

赵良有点惊讶,两眼死死的盯着朱元璋,看他干什么?

嘀嘀嘀…

朱元璋倒好酒,才正了正身子,看着赵良问道。

“先生上次提的内阁制,到底要什么条件?”

赵良一听就知道,朱元璋对这个内阁制入了迷。

赵良有无数答案,但不知从何说起,内阁制权臣的贪性很关键。

内阁制优缺点都明显,要看皇帝怎么利用,因人而异效果大不一样。

内阁依附皇权,肯定是利多害少,不会利用也会利大于弊。

但懒政助长宦官和文臣士族垄断之争,形成党派之间的权争、争宠,一样坏事。

内阁制是控制住一言堂,但内阁的人一定要有治国理政之能力。

赵良喝口酒理了理思绪,突然问朱元璋。

“陛下!”

“应该清楚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的典故吧!”

朱元璋点点头,把端起的酒杯,慢慢的放下。

朱元璋把盯着赵良的眼神望向上面,一脸迷茫的叹息道。

“先生的意思就是希望咱放弃皇权,历史上权臣架空皇帝比比皆是。”

“这样的方法,减轻标儿的负担,有失咱的本意啊!”

赵良一拍大腿,脸上露出欣兴之色,原来朱元璋考虑过这件事情。

为自己一语切中朱元璋的忧虑不安,立刻朗声道。

“陛下内阁制就是这句话的延伸。”

朱元璋一脸疑惑的把目光重新看向赵良,没有说话,而是惊讶的看着他。

朱元璋愣愣的反问一句。

“先生这怎么可能?”

赵良没有在乎朱元璋的眼神,知道他更迫不及待的想听自己解释。

“内阁制就是由几个大臣,代皇帝批阅奏折,归结分类由皇上审核通过。”

“杜绝一言堂,权臣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哪个帝王不希望集中皇权,权臣只进谏言,让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社稷延续千秋万代。”

“内阁制关健就是必须依附皇权,以阁员拟票给皇帝分忧解难。”

朱元璋目光如炬,这正是咱想的,当然欣慰的点点头。

“这内阁制不错,咱喜欢。”

朱元璋刚欣慰表扬赵良,脸上的笑容像花儿一样不停点头。

但赵良话锋一转,又直接了当地说道。

“皇族子孙,并不是个个都能把控皇权,事事亲为对不对?”

“嗯!”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脸一下沉下来。

对呀!

朱元璋有点自言自语的嘟囔。

“咱怎么没有想到呢?”

“先生所言极是。”

因为朱元璋就是担心后代镇不住权臣,守不住大明江山。

对功臣放纵罗列罪状除之,解决威胁。

赵良又继续讲出了内阁制,利用不当就是双刃剑。

“内阁制的好处大,就是阁员没有实权,只有票拟权?”

“但是…

如果皇上亲信一个人,又会产生阁老,就失去了意义。”

朱元璋两眼放光,兴奋的问道。

“难道哪个皇帝不知道,利用别的机构相互制衡吗?”

“问的好。”

赵良一脸严肃的回答朱元璋。

但是赵良清楚,内阁制发挥最好时期,就是三杨主政。

但后来皇上的怠政,用内庭司礼监制衡外庭内阁,

出现专权大太监王振、刘瑾、魏忠贤…

但阁老集大权于一生也不是好事,严嵩、徐玠确实让百姓人家苦不堪言。

赵良沉思片刻也直视朱元璋,回答了他的疑问。

“陛下你都为哪些懒政的皇帝想到了办法,对不对。”

“对。”

朱元璋看着赵良,爽快的回答。

赵良也点点头道。

“皇帝担心内阁成员位高权重,肯定会想办法控制他们。”

“内庭的司礼监成了懒政皇帝的首选,反而造成最后一个想勤政的崇祯亡了国。”

朱元璋听了,更是如坠云雾,更加不知所云,瞪着眼睛问赵良。

“为什么?”

赵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喝了一口酒,摇摇头叹息道。

“懒政的皇帝对宦官接触多,容易产生依耐性,这就又产生了宦官专政,独揽大权,祸乱朝纲,没有能力的皇帝想拨正。”

“太难啦!”

“哦…”

朱元璋好像听懂了赵良的意思,肯定的点点头,笑着说:

“先生的意思就是,皇帝可以懒一点,不能怠政到大权旁落。”

赵良看着朱元璋点点头,提醒他。

“如果皇帝不懂得放权,呕心沥血又累,反而大臣不敢谏言。”

“苦的也是百姓,难…”

朱元璋开心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一脸严肃道。

“先生的意思,内阁制虽好也要谨慎。”

“咱觉得这内阁制拟票上奏,依附皇权,是个好主意。”

“这样多几个人批阅奏折,标儿就看票拟,肯定是轻松多啦!”

哈哈哈…

朱元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最新小说: 大明:陛下认错吧,他称帝了 三国:土匪型谋士,董卓怒嫁孙女 摊牌了,兵王之如何变强 万国时代,你让我当千古一帝? 大明:开局我就要被蓝玉斩首了! 三国:流民出身,开局忽悠典韦! 三国:我是曹老板的谋士小舅子 知更鸟与灰烬 大明:我朱元璋,穿越成崇祯皇帝 愚人的科学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