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钱呢,钱从哪儿来?(1 / 1)

洪武二十五年,多事之秋!

太子朱标染风寒去世……洪武大帝痛不欲生!

北元余孽扫之不尽,趁此机会屡次三番快马侵袭。

东有倭寇扰民……

河北等地大旱!

湖广两地水灾!

灾民甚至一路来到了应天府!

……

朝会!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因为各地之事层出不穷。

他不得不收起伤痛,重新变成威严不可犯的帝王。

他已经老了,头发花白,身躯佝偻。

但此时的一双眼睛,却让整个朝堂的文武百官,都不敢直视。

“北元蠢蠢欲动、东瀛的倭寇更是屡次犯边,河北华北平原大旱,湖广地区却是水灾频繁……”

“咱要起兵讨元!你们告诉咱没钱!”

“咱想让水师东入,覆灭倭寇,你们还是告诉咱没钱!”

“好!起兵之事劳民伤财、远征之事都可以放缓,咱都能忍……”

那位老者,双手按在桌案上,声音更是震动大殿,振聋发聩。

哪怕是站在那朝堂之外的禁军,都能感受到这声音主人的愤怒。

“可现在河北华北大旱,湖广地区水灾……灾民都跑到咱的应天府来了!”

“百姓受灾,家破人亡者不知几何……”

“你们这些人,有多少人都是跟着咱一路从饥荒路上逃出来的。”

“现在当官了,位极人臣,该吃肉的吃肉、该喝酒的喝酒,却忘了把你们捧得高高在上的百姓!”

似乎是因为愤怒。

朱元璋大喝一声。

而后再度看向百官。

“咱要救民,你们告诉咱!”

“怎么救民!”

“哪里找钱?”

……

朝堂上,百官皆是感觉头顶冒着冷汗。

自从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整个朝堂的人,都感觉到,京城的天快要变了。

当年胡惟庸的案子,牵扯了数万余人,多少人拖家带口被满门抄斩。

而这一次。

百官只感觉又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在他的治下当官。

没有人不感到恐慌。

这两年来,光是六部主事的职位,都不知道被换了多少个。

这位洪武大帝。

早年间从草莽起身,他做过农民、当过乞丐,也出过家做过和尚。

尝过了人间疾苦,再坐上象征着人间权位之巅的宝座上时。

连带着“治国”,都被他当成了“治家”!

在他看来。

百姓就是自己的“孩子”。

百官,就是他治理“孩子”的工具。

工具用的不顺手,换了就是!

所以此刻的百官,再次感受到那位帝王的怒火,纷纷低头不敢言。

可是。

在那位帝王的注视下,却也不能一直安静下去。

终于。

当朝的太子太师,随着朱标去世,如今身份尴尬的傅友德不得不站出来。

没办法。

当朝之中,要说谁能跟皇帝说得上话,也就只有他这个还有“旧情”的老臣了。

尽管这些老臣们还不知道。

随着朱标去世。

那位帝王为了“皇孙朱允炆”的顺利继位,接下来又要出现,针对当朝勋贵的“屠杀!”

“回禀陛下,湖广两地的灾情,可以让江浙一地的官员协调救助,这几月来,那边的灾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至于河北华北大旱,户部也已经拨款救助,想来撑过这个冬天没什么大问题。”

“就是这一路赶来的灾民,却不好控制……”

“毕竟,这些年来国库一直亏损,再加上赈灾救民,还有各路军费,户部也没钱…”

“可马上就要过冬,光是第一批安稳人心的物资,最起码也要个几万两银子……”

“若是再管他们整个冬天,恐怕……那就是无底洞……”

说到这儿。

傅友德便不再说下去。

因为他知道,那位帝王一定清楚局面。

没钱确实是事实。

天下初定,国库本来就不充盈,近两年更是变成负的,莫非江南等地的财政还能坚持,恐怕国朝的经济早就崩塌了。

一旦遇到灾情,只能靠抗!

朱元璋虽然性子急,脾气大,但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故意刁难百官。

在朝堂上发泄了一些怒火。

终于,朱元璋下定决心。

“不管如何……得先让他们撑过这个冬天!先找五万两白银,或是等价粮食最好,先安抚灾民……”

“你们既然身在朝堂,若连百姓都救不了,那咱要你们何用?”

大骂一通。

底下群臣连忙恭声说道:“臣遵旨。”

不管如何,还是先下朝再商量。

让他们在朝堂多待一秒,那就是一秒的煎熬啊。

终于。

随着朱元璋怒气冲冲的宣布下朝。

百官徐徐松了一口气。

随即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苦笑一声。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哇?”

“找钱,我们到哪里去找钱?刚开始是几万两,但往后就是把大家头顶的乌纱帽摘了,恐怕也找不到更多银钱啊。”

众人心里越发沉重,但大家都知道。

如今那位帝王,在没有定下合适继承人之前,他们的日子,肯定会一天比一天难过,甚至在这其中,也许有不少的老面孔,在将来都看不到了。

一边想着,百官也不由得有了一些兔死狐悲之感。

洪武大帝!

除了对自己的血亲、对自己的天下有情。

其余等,皆是铁血无情!

……

朱元璋出了宫殿,只见一旁的老太监躬身侍立,看到朱元璋张了张嘴,“陛下……”

洪武大帝在位期间,宫中內侍的地位,可谓是低到了极点。

这位老太监,按理来说不会自找苦吃。

但没办法,谁让朱元璋昨夜就让他来提醒呢。

果然。

看见他。

朱元璋第一时间皱起眉头,但很快想起什么,眉眼间的愤怒终于平息下去。

他眼神扫视过来。

温和问道。“允熥如何了?”

“回陛下,殿下已经醒了。”

“醒了?”想到那个整日沉默寡言,哪怕是父亲去世,都看不出什么悲伤表情的孙子。

朱元璋对他很生气。

但前几日,朱允熥染上寒疾,昏迷不醒!

那时候的朱元璋,只感觉心脏忽的抽搐了一下。

不论性情如何,到底他还是自己的孙儿。

要说朱元璋,对别人还没什么。

但对自己的血亲,那真是看重的比啥都金贵。

“咱去看看……”

先看完孙儿。

再好好想想,该如何筹钱的事吧……

没一会儿,朱元璋就来到了东宫。

自从太子朱标去世之后,这个伤心地方,他已经很久没来了。

允炆在这里,允熥也在这里。

只是以前,他经常来这儿都是见儿子,顺带着允炆也会过来叫声爷爷,反倒是那个小子……

自小沉默寡言,足不出户,见到自己更是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若非昏迷,自己恐怕也没时间想起他。

只是。

下一秒。

朱元璋刚刚准备跨过,朱允熥小院的门槛。

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被绊倒。

身后的多位內侍,大惊失色,连忙敢上前准备询问。

但谁知!

“别动!”

朱元璋低头,看到差点绊了自己一跤的门槛。

忽然蹲下身子。

从门槛的下凹处,摸出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玩意。

“这是……

金子?”

最新小说: 朱元璋:朕刚登基,你说大明亡了 女帝:让你守城池,转手就卖国? 大帝传奇 汉武帝下诏求贤,我成了大汉帝师 我竟然回到了大明? 瞎眼五年,大明工业革命都结束了 一人镇守孤城,大唐江山永在! 知乎变异,皇帝们邀请我回答 唐末:以幻想封神 当朝巨奸,开局打皇鞭伺候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