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爷爷,我真没私房钱了! > 第41章 再次让众人震惊,这人是傻了吧?(求鲜花、求评价票!)

第41章 再次让众人震惊,这人是傻了吧?(求鲜花、求评价票!)(1 / 1)

“这是朱允熥?”

与此同时。

朝廷大儒所在包间内。

刚才还一脸淡然的朱允炆,俨然已经起身。

“他何时变得如此能说会道了?”

“之前以手段蛊惑人心!”

“现在又以言论蛊惑人心?”

眼看着朱允炆的情绪逐渐不对劲。

一旁的黄子澄连忙说道。

“二殿下不用着急,我们早有应对手段。”

“现在看来,三皇孙是准备集合商户之力,先拿钱财去救灾民……”

“因此,不管他说的如何天花乱坠。”

“那些商人,重利忘义,可不是那些好糊弄的百姓。”

“我们只要握住这一点。”

“就如同那打蛇捏到七寸,只在那最关键时候,出一招,就能让他满盘皆输!”

“况且,重农抑商,是朝廷根本。”

“若非外有灾民,老爷子也不会让他这么胡闹下去。”

听到这些。

朱允炆才缓缓点头。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

他心里总有种不安。

“但愿如此……”

……

“说了这么多,这都是朝廷层面,也是你自己的猜想。”

“我们大家最关心的,你可什么都没说。”

“财富背景、分配利率,信誉度,还有势力背景。”

与此同时。

人群之中,一道声音不知从何处响起。

瞬间打消,众人内心升起来的狂热。

“你也说了,连朝廷发行大明宝钞,都失败了,你就肯定自己能成功?”

“还有,朝堂上的诸公,虽然不至于都是小心眼。”

“但你一届商贾,搞这种财政,手持大明国祚命脉……”

“哼……”

那道声音的主人冷哼一声。

忽然说的话。

如同凉水一样,彻底浇灭了所有人心里的狂热。

“难道大家都忘记,当年那天下首富、沈万三的后果了?”

“还有……”

“青史留名?想的倒美,大家可不要被他的花言巧语给欺骗了。”

“哪有这种好事。”

眼看着刚刚热起来的场子,又被某人三言两语的给浇灭。

甚至四周不少人,都有了退却之意。

朱允熥神情平静,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些声音。

因此。

他也就很快调整思绪。

开始正面回应。

“我知道大家都在担心什么。”

“利率、财富、信誉、甚至背景……”

“这四样,都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

众人当即点头。

“说的没错,不管你说的天花乱坠,还是朝廷真的同意。”

“但当年,大明宝钞都能失败。”

“你为何就失败不了?”

人群质问,声音越来越多。

朱允熥再次说道:“问得好!”

“那咱们就正式解决这四个问题。”

“第一个,利率!”

此时,朱允熥不再拐弯抹角,说到底,还是要回归到正题。

“刚才也说过,在宋朝时期,经济文化一直来到顶峰。”

“而其中,王安石所提倡的“青苗法”,其实更类似官府,给百姓的一条绿色通道,即:但凡春种没有钱财的百姓农户,可以向当地的官府,提前支取一部分钱财或者是种子。”

“等到秋收之时,在连通税收一起还上来。”

“当然,这总的属于,朝廷借贷,而且利率有百分之二十。”

“这个数字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朝廷给百姓的福利。”

“毕竟,民间借贷,通常是百分之五十,甚至有的富户一度来到了二倍甚至三倍……”

“只是,这种法令,具体到地方实施,善政就变成了恶政,反倒成了某些人剥夺百姓们的【工具】。”

“当然,朝廷政策一类东西,我们不必细说。”

朱允熥微微一顿。

继续说道。“就说我们的银行,也可以叫做钱庄。”

“一旦成立,我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

看着四周全部望来的眼神。

朱允熥一字一句的话语响起。

“凡是借贷大明钱庄的利息,一年绝不会超过……”

“百分之五!”

话音刚落。

百姓们先是一静,紧接着,顿时掀起哗然之声。

“百分之五?”

“足足缩小四倍?怎么可能?”

众人第一个意识,就是绝不可能。

随即,马上就有不少商人。

连连摇头。

“骗人也不是这么骗的,就说钱掌柜的典当行,那够算仁慈了,一年才百分之五十的利息。”

“就是,百分之五,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一年借你们一万两白银,到头来的利率只有五百两?哈哈哈,这是给咱们发钱了吧?”

“看看民间的大商户,哪个不是双倍利率,借一换二,就这还有不少人去借!”

人群纷纷议论。

而朱允熥则是可怜的望着,这些本应该是属于“历史中的百姓”。

看看。

这他么太可怜了。

百分之五的利率,放在后世那个时代,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

可放在这儿,就成了给你们送钱?

合着,都被坑成什么样了?

不过,熟悉历史的朱允熥也知道。

这些善良的百姓,一直是某些富户“坑财”的对象。

稍微遇到天灾人祸,收成不好,可能就要被逼无奈的,去所谓的员外家借钱。

拿什么来借?

拿地契!

定好的“双倍、甚至是三倍偿还”,最后万一还不上,对不起,你家的地就是我的了。

这是历史上曾无数次发生过的“土地兼并”!

百姓从“有耕地”变成“没耕地”,到最后变成了雇农,甚至弄不好还要变成家奴!

这才华夏历史上,特别是无人抒写的“农民史”上,众多悲惨一幕!

明末更是一团糟。

要不然,最后哪来的那么多农民起义?

因为大家没地种了、没饭吃了!

老爷子为什么把农民看得如此重要。

士农工商、士农工商,从来不是说说。

而是历史上无数次的事情告诉人们。

农民虽然淳朴,虽然是天底下最默默无闻、甚至连声音都发不出去的人。

可他们一旦真想发声了。

那就是活不下去了。

他们能让天塌!

从古至今,华夏一直都是耕地文明,也一直都以“农”为本!

可笑的是……

似乎正因为他们太过庞大、太过朴实。

反倒一直处于一种“被欺压”的份上。

这些片段,在史书上经常可见,甚至后世更是有不少历史大拿在分析总结。

每一个后世人,都可体会到其中的“血淋淋”。

而他朱允熥。

恰好就在这个为百姓颁下“大诰”,可敲击登闻鼓,可真正为民做主的朱元璋时期。

他要在救治灾民的同时……

也要为“帝位”谋划!

利用自己的“认知”,将这个世界打造的好一点,再好一点。

也谋求一下,后世再说起大明第二代皇帝时……

可以送上四个字。

“千古一帝!”

……

而此刻。

正在下棋的两位老人。

齐齐顿住了。

老爷子今天的心情,可谓是一波三折。

他有些复杂的抬头,看向孙儿那个方向。

百分之五!

“傻小子,他知不知道,现在的朝廷并不平静,东南沿海的浙商、包括鲁商,甚至还有其它一些和商人勾结的官员,可就凭借这一手,一直在如同一个吸血虫一样,吸着大明百姓的血!吃着大明百姓的肉!”

“他曾经三令五申,甚至一次又一次挥下屠刀,可都没有一点改变!”

可他现在才发现。

自家孙儿这个钱庄,现在看起来,不仅仅是要救治什么灾民。

若是一旦成功,且全面施行。

那岂非就是诛了“那些恶贼”的心,动了那些所谓“权贵”的根底!

到时候的阻力,恐怕是一人逆水行舟,周围全是汹涌扑向你的洪流!

“傻孙子,何其难啊!”

老爷子幽幽一叹。

“咱都做不到啊!”

此时,就连对面的老叟,都莫名的停顿下来。

喃喃自语。

“不简单,不简单……”

“老头我这辈子见过大元的兵、见过张士诚、陈友谅的势力,最后幸运的生活在了洪武老爷子的天子脚下。”

“也算是见过不少大起大落的风云之势了。”

“可今天……”

“啧啧啧……这初次看来,还以为是一只不知所谓的雏鸟鸣叫。”

“但现在看来,这哪是雏鸟,这分明是雏凤啊!”

“可这玩意,怕是要掘了某些人的根系吧?”

“万一弄不好,就又是一场无形的腥风血雨啊。”

老叟叹息。

而后又看向对面的老爷子。

“来来来,这皇城根脚下,处处不简单。”

“咱们还是下棋的好。”

然而。

让两人惊叹的,还不至于此。

但听那道声音继续说道。

“之前说的是借贷。”

“那现在说存放!”

“若是大家把钱存放在我们这儿,不仅可随时随地支取……”

“甚至,我们也不收什么其它类似的保管费!”

这话刚落下。

便再次让四周百姓全然寂静。

然而,朱允熥的声音还在继续。

“相反!”

“没有保管费!”

朱允熥看向四周,知道自己下一句话,可能又要引起惊动了!

“我们甚至还给大家利息……”

果然。

轰隆!

仿佛是天雷落下,砸入众人脑海?

彻底逆转了众人的固有印象。

哪怕是刚刚准备下棋的老爷子,也再次愣住。

啥意思?

不收保管费、异地存取费也就罢了?

还发钱?

这……

这……

这孩子是傻了吧?

骗人!

这不是骗人?

............

............

ps:求鲜花、求评价票。

最新小说: 朱元璋:朕刚登基,你说大明亡了 女帝:让你守城池,转手就卖国? 大帝传奇 汉武帝下诏求贤,我成了大汉帝师 我竟然回到了大明? 瞎眼五年,大明工业革命都结束了 一人镇守孤城,大唐江山永在! 知乎变异,皇帝们邀请我回答 唐末:以幻想封神 当朝巨奸,开局打皇鞭伺候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