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祖宗之地不可弃!(1 / 1)

老爷子脸色沉了下来。

一脸严肃。

“孙儿,你这是在和商贾打交道?”

大明开国,早就定下了士农工商的“四民”之策。

虽然到了明朝中后期,资本萌芽,商人的地位急剧提高,甚至一度来到了第二位,仅次于“士!”

但眼下,可还是洪武年间,皇孙却隐隐有从商的可能?

“允熥,你可知道皇爷爷,曾经立过什么法令?”

突然,老爷子脸色严肃,再次问道。

朱允熥自然知道老爷子的意思。

当即。

朱允熥也不扮傻了,同样正色回道。

“四民之策。”

“说说看,你对这条政策的看法!”老爷子再度询问。

这让一旁的刘太医,连连侧目。

因为。

老爷子虽然神情严肃,但是言语之间,却是在真的“考量”这位三皇孙。

而且更重要的是……

这位动不动,就大杀特杀,让百官畏惧的洪武大帝。

此时并没有丝毫怒气。

而是真的再问!

换言之。

眼下的三皇孙,之前的所作所为,哪怕是真的和商人打了交道,老爷子也没有太多怒气!

就算有太多怒气,自己也忍了下去!

熟悉宫廷、熟悉这位洪武帝性情的刘太医可是太清楚了……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洪武老爷子虽然重亲情,但有时候发怒起来,当初可是连那位“已经去世”的儿子都要喝骂。

然而现在,却对这位三皇孙如此宽待。

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

心事重重的刘太医自然不知道。

老爷子虽然生气,但刚才三番两次给自己打“预防针”,自然不可能随意发怒。

而且。

此时的朱元璋,问出“四民”二字。

其实也是真的存在一丝丝考究。

如果朱允熥这个常年没见过的孙儿,今天除了让他在“金钱”上惊喜,也能让他在“学识见解”上惊喜的话。

那自家孙儿赚了一点钱,那又如何?

士农工商、士农工商。

自己只是定下了基本的阶层制度。

但归根结底,自己还是大明的皇帝,商人也是大明的商人。

并非是什么罪大恶极。

如果为商也能为民,那也是极好的。

更何况,当初定下这条国策,也是有其初衷的。

就看眼前这孙儿,能回答多少了。

……

而此时,在洪武老爷子心里沉思的时候,朱允熥也已经缓缓开口了。

“四民之中,士最为贵,农最为劳。”

说完这一句话。

刘太医的眼睛当即一亮。

朱元璋也诧异的看向自家孙儿。

短短的两句话,已经把前面的国朝最根本的“士农”二字,诠释的非常明晰。

然而,朱允熥的话还没完。

“士之最贵者何?读圣贤之书,明圣贤之道,出为君用,坐亨天禄。”

“农之最劳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收,交官之后,所剩几何?或遇水旱虫蝗,则举家遑遑无所望……”

“此之为,农最为辛苦、最为劳碌!”

“嗯。”老子眯起眼睛,连连点头。

熟悉老爷子性情的刘太医,自然知道,老爷子对这一句话,可谓是极为满意。

眼前这名不见经传、经常在外界看来没有半点存在感的三皇孙。

此时却像是被蒙尘的明珠一样,逐渐露出一抹光华。

以皇孙之身,竟然能说出农民百姓最为辛苦的几点。

更是大不易!

此刻,朱元璋更是大笑道。

“孙儿,你可知,刚才你这两句话,在爷爷听来,甚至比看到这几块金子,还要来的高兴!你能明白农之辛苦、就不妨皇爷爷今天来这里一遭!”

一边说着,老爷子再问。“那剩下的两民呢?”

朱允熥继续说道:“在国朝百姓眼里,工,集一技之所长,造福于国、造福于民,但却有奇技淫巧之名,故排第三。”

“商,不事劳作,却周旋于三民之间,赚取利润,填充腰包、甚至商人重利,不可轻信,常有见利益而忘大义,甚至哄抬物件、扰民生息之事,故为第四!”

老爷子继续点头,一脸笑意。

却见朱允熥再次说道。

“但,话虽如此讲,国朝万事,却都需要各方参与,工者利百家、商人的存在,也有益万民。”

“商品流动,可提升市场活力,恢复大明经济。”

“况且,这玉瓶内的调味之品,也能让百姓品食物之香,借商者之手,送于万民之口,也算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

“孙儿觉得,此事只要控制住价格,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价格?”老爷子一愣,这倒是他的知识盲点。

“那这种东西,你准备卖多少银两?”老爷子随口问道,按他想来,这种金贵东西,恐怕只能是有些达官显贵、富商的专有之物。

“若能规模化生产,其价格,比官盐便宜!”

朱允熥可是清楚,古代的盐,那真是精贵货。

官盐一斤,那都得要二两银子。

而且这时候的盐,还不是后世的细盐。

卖相差,却金贵。

平常百姓都舍不得吃。

“比盐便宜?”朱元璋一愣,随后诧异的看向孙儿。

“若真能比盐便宜,那皇爷爷就给你这个权利又如何!”

这话说的霸气无比。

可当今天下,也只有他能说得。

朱允熥大喜,连忙笑道:“谢谢皇爷爷。”

“对爷爷可用不着说谢字。”朱元璋缓缓坐下,脸色也缓和下来。

刚才听到的,不亚于让他升起重新认识这位孙儿的心思。

而看到老爷子脸色和善下来,一旁的刘太医也恢复笑意。

伴君如伴虎,时刻都得顺着,这也是长年伴随“帝王”等臣子们的“专属天赋”了。

“不过……”老爷子又道。

“既然起了这个头。”

“那爷爷还想问问,你可知道,爷爷为什么要定下四民之策,甚至不允许任何人去改变它?”

这又是在考究了!刘太医在心里面自语。

看来,刚才这位三皇孙所答,已经足够让老爷子满意了。

只是这个问题,这三皇孙能答得上来吗?

“皇爷爷曾说过:严令士农工商各守本业,即使是医、卜,也强迫他们必须“土著”,不得远游!

但凡“有不事生业而游惰者,及舍匿他境游民者,皆迁之远方!”

朱允熥随口而来的法令,让老爷子眯眼而笑,缓缓点头。

“继续说。”

朱允熥再道:“爷爷颁布这一条法令,其真正目的,并非是为了特意限制四民的社会地位!”

“而是不得不如此!”

此时此刻。

朱允熥的声音,已然呆了一抹凝重。

“大明立国之前,这片自大秦一统的土地,几次三番遭受异族入侵、宋朝之时,有大辽、有大金、又有大元!”

“若是连昔日南宋丢失的土地算上,北方土地,整整失去了四百多年!”

“整整四百多年的时间,在异族的统治下,可还有人记得,那曾是我汉人的土地?”

朱允熥的声音,自然而然的带着一股力量。

“皇爷爷从无到有,打下这片天下,很难!”

“但既然打下了,还要治理这座天下,却更难!”

“在此基础上,还要恢复汉人地位,恢复我汉人文化,礼仪,让我大名百姓,一如汉唐时期,俯视天下四邦,居高而上,天尊荣耀!最难!”

一连说了三个“难”字。

朱元璋的眼神,首次出现了“惊叹、振奋”,还有被理解的感怀。

这位三孙儿。

真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而一旁的刘太医,则是睁大双眼,只感觉心中热血滚烫!

这位一直以来,都被所有人低估的三皇孙,竟有如此的感染力?

小瞧了!

整个文武百官,可真是小瞧了呀!

“皇爷爷定下四民之策,其根本原因,还是要农者固其田!”

“自三皇五帝开泰,我华夏民族一直是农耕民族,稳固农业,将百年纷争之地,纳于大明子民之手,是最为迫切之事。”

“推行华夏人文教化,复兴祖制,一洗胡狄蒙元地狱侵袭、文化毁灭……五百年耻辱!”

“也让我大明儿郎牢记……”

“祖宗之地不可弃!”

此时此刻。

刘太医近乎双眼呆滞,已经顾不得失礼,惊艳的看向面前这位三皇孙。

而老爷子,更是双拳紧握,似乎感觉热血再一次流动起来。

今天这位孙儿。

实在……

实在是让他惊喜了一次又一次。

而这时,在老爷子满是期望的眼神之中。

朱允熥又奋声的吐出了最后的几个字。

“皇爷爷的一系列策令,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四个字。”

“大定天下!”

……

ps:求鲜花、求评价票!!!

大佬们,第八章了,今天最少最少还有两章!

有数据继续加更……

最新小说: 朱元璋:朕刚登基,你说大明亡了 女帝:让你守城池,转手就卖国? 大帝传奇 汉武帝下诏求贤,我成了大汉帝师 我竟然回到了大明? 瞎眼五年,大明工业革命都结束了 一人镇守孤城,大唐江山永在! 知乎变异,皇帝们邀请我回答 唐末:以幻想封神 当朝巨奸,开局打皇鞭伺候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