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闻言眉头一皱,
此时的他还不是铁血的洪武大帝,对于这种背信弃义的事情虽然不能说深恶痛绝,但是也是倍感不喜。
“先生何出此言?”
原本为政圆滑的刘伯温这一次毫不客气的跟朱元璋针锋相对:
“在下有不同的看法!”
“元帅的根底乃是当初郭子兴响应韩山童占据个名号揭竿而起用的。”
“如今不管是郭子兴和韩山童都早已过世,元帅的羽翼也已经丰满。”
“韩林儿那所谓宋徽宗的子嗣,咱都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如今元帅出兵去救韩林儿,没救出来还好,要是真的救出来了,那家伙怎么处理?”
“这不是平白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其次您说的唇亡齿寒,别忘了,陈友谅可是在咱边上呢,安丰失守是小,一旦陈友谅趁元帅出兵之际直逼应天,那元帅这么些年的根基可就毁于一旦了!”
朱元璋闻言沉默了下去,他知道刘伯温说的是正确的,现在出兵驰援韩林儿需要冒着极大地风险。
以陈友谅性格按理说不可能错过这次机会才是。
但是朱元璋是一个很顽固的人,长久以来,他的感觉都是对的,所以这次他决定仍然相信自己的感觉。
“出兵!驰援安丰!”
朱元璋说干就干,下定决心之后就准备去召集众将集合准备出发。
若是以往的话,刘伯温看到朱元璋如此决绝早就已经躬身退下了。
然而这一次刘伯温十分少有的坚持自己的意见。
他伸手拉住了朱元璋的衣袖:
“使不得呀,元帅!安丰不能去啊!一旦去了,那将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啊!”
从这件事情上看刘基,就会发现此人确是奇才,不但懂得天文地理,厚黑学水平也丝毫不低于陈友谅。
他明白,要想避免弑君的恶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君主自己死掉。
刘伯温的名声并不是白白得来的,而朱元璋此时在这方面的水平明显不如刘基。
朱元璋看着死皮赖脸的刘伯温满头黑线:
“你放开咱!咱也是农民出身,不懂得什么之乎者也,但是也知道道义二字,若是自己效命的皇帝都不救,天下会怎么看咱?”
然而知道事情严重的刘伯温丝毫没有妥协,他死死的拉住朱元璋,死活不让他出去调兵遣将,同时嘴里大喊:“三思啊!三思啊,元帅!”
他想将徐达招进来,以徐达天下第一名将的见识自然不可能让朱元璋干这种脑残的事情。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朱元璋的固执,
朱元璋对着一旁的发小汤和使了个眼色,随后又对刘伯温轻声细语道:
“先生你看,李师他当初不是也说了嘛,咱将来是继承大统的人,岂会因为这次出兵就万劫不复呢?所以咱这次出兵指不定能够一马平川,顺便还收编了刘福通他们的兵马呢。”
“万一咱本该这样做,却让你拦住了,这不是改变了咱的运势了嘛!”
刘伯温闻言一愣,两年前李洛好像还真的没提过这次韩林儿遇袭的事情,难道真的只是自己多想了?
就在刘伯温愣神的功夫,朱元璋猛地一抽手,从刘伯温的怀里窜了出去。
刘伯温急忙想再次拽住他,却被一旁的汤和拦了下来:
“哈哈~先生莫慌,重八自起义以来从零开始,哪次不是大胜而归,当初我们24个从濠州杀出一条血路,到现在作用二十多万大军不也过来了吗?你就相信一次重八的直觉吧。”
刘伯温脸上露出温怒之色:
“打仗之事岂能儿戏!”
说完他气呼呼的甩袖子跑了出去,就算朱元璋借着李洛之名安抚了他一下,他还是觉得这件事已经严重到了朱元璋势力的生死存亡之际。
他突然想起了自己老师给他的包袱,老师说生死存亡之际是不是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想到这儿,刘伯温急忙朝他的府邸跑去,从一处上锁的大铁箱子里拿出了那个被他当成宝贝供着的破旧包袱。
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了那个旧包袱,一个黑色的大哥大静静的躺在了包袱之中。
“这是什么东西?”刘伯温一脸的懵逼。
随即他看向了大哥大一旁的说明书,顿时他的脸上接连变化,五味陈杂。
卧槽?!这竟然是恩师给自己的通讯保平安的仙家通讯工具?!
自己这两年来跟家师一直靠着书信来往的目的到底是啥!?
随后刘伯温忐忑的按照说明书拨通了李洛的号码。
经过一长串的等待之后,
咔哒一声,电话被接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
刘伯温听着里边传出的朱标背诵三字经的声音忍不住开口问道:
“这个,可是老师在?”
李洛无奈的声音从这个神秘的黑匣子里传了出来:
“你个憨货!”
ps.不是慢,一天到晚,没数据,评论区也没人说话,跟单机似的,没动力写啊……
再加上更新机制改版,连V收都没有……唉……一言难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