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六月十六日,
陈友谅在暴风雨中弄死了徐寿辉,踩着徐寿辉的鲜血在五通庙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年号“大义”!
此时的陈友谅俯瞰着下方跪拜的群臣,心中的膨胀感充斥着整个身体!
就在一天前,陈友谅将自己的上任主子徐寿辉约到五通庙拜神。
当时徐寿辉虽然名义上为帝,但是却满脸讨好的低头对着陈友谅赔笑:
“我们就要打下应天了,这全都依仗陈将军的功劳啊。”
陈友谅连头都没回,淡淡的声音传到了徐寿辉的耳中:
“可惜你看不到那一天了。”
徐寿辉顿时感觉到天旋地转,庙中陷入了死一般寂静,屋外的暴风雨都不能激起他心中的干涩。
“我把皇位让给你做,我做平章,你看这样行吗?”
徐寿辉以祈求的语气对着陈友谅开口道。
陈友谅愕然,他此时终于将放在屋外暴雨的注意力转到了自己老东家徐寿辉的身上,
他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徐寿辉说出了他这一辈子最后听到的一句话:
“你是怎么从这个乱世上生存下来的?”
随即两名侍卫从徐寿辉身后出现,铁锤打碎了他的脑袋。
这个身格魁伟,相貌非凡,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创立了红巾军曾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导致元朝土崩瓦解的农民起义领袖死在了一座小庙里边。
“终于没有人站得比自己高了!”
陈友谅心潮澎湃。
下方的张定边低头躬身,
“汉王,舰队已备好,随时出征讨伐逆贼朱元璋。”
陈友谅看着自己的一座座恐怖舰船大手一挥:
“出发!”
无敌舰队沿着长江直逼应天!
而此时的应天。
朱元璋将汤和、徐达等将军,以及刘伯温之类的谋士全都聚集于一处大殿之中。
朱元璋直接开门见山道:
“徐寿辉死了,陈友谅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大义。”
下方群臣一片哗然,虽然大家都知道徐寿辉本就是个傀儡皇帝,但是陈友谅这种竟然直接接弑君篡位,而且不要脸的把年号定为大义?
“呸!真是不要脸!”
“小人,吾等羞于与之为伍!”
下方的谋士纷纷开口嚷嚷道。
朱元璋不耐烦的摆摆手:
“咱不是听你们扯皮的,也不是听你们说陈友谅如何垃圾的,咱就想问问,现在消息传来太平采石均已告破,多则7日少则34日,陈友谅的十万水军就杀到应天了,咱想让你们说说你们的看法!”
没错,
原本朱元璋还抱着一丝希望,万一太平据险而守,陈友谅绕过太平先进攻的采石,这样一来还有可能多拖陈友谅几天好让朱元璋有更多的应对时间。
可惜现实很残酷,探子终是在采石沦陷、陈友谅称帝之后得来情报,
太平真就如同刘伯温老师所说,一夜直接被陈友谅靠着高大的楼船从西南城墙直接顺着船尾就爬过了矮墙。
一夜之间这坚不可摧的太平城要塞便落入了陈友谅的手中,
其后更是在朱元璋收到消息之前就攻占下采石,此时朱元璋才收到了陈友谅出兵的消息。
此时朱元璋面对的正是气势如虹的陈友谅的连胜之军。
大殿中各将军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默不作声。
众多谋士则是面面相觑。
朱元璋看着默不作声的众谋士大怒:
“之前你们的主意不是都他听多吗?怎么到现在都不说话了!?”
众多谋士心中苦笑,以前顺风的时候那肯定是畅所欲言,说错了,那是你没选对,说对了,那都是功劳。
此时明摆着天灭朱元璋,傻子才愿意出头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不过看着朱元璋逐渐升腾的怒气,众人纷纷开口推卸责任。
“要我说,都是常遇春的错,要不是他嗜杀惹怒了陈友谅,陈友谅也不会这么早进攻我们的部队。”
“你说的也不全对,虽然常遇春将军有错,但是主要原因还是汉军实在是太强了,他们可是曾经作用百万战士,与元朝分庭抗礼,根本不是我们这些泥腿子出身的对手能打的啊。”
“要我说是太平的花云太蠢,如此险峻的要塞,竟然连一天都没撑住?可耻!可耻!”
“元帅,实在是我军实力太差啊,看看我们的水军,往好听里说是水军,难听了说就是一群水匪,跟汉军的水军没法比啊。”
“是啊,是啊,元帅,我们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所有人都找各种理由来劝说朱元璋,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坚决不能战!战则必亡!
朱元璋满脸失望的看着这群废物,
他猜也能猜到,这群人里边大部分都已经打好了包裹,给老婆孩子准备了逃跑的车辆,随时准备投靠新的老板,
有机会的话毫不客气的在他朱元璋摔跤倒地的时候再踩上一脚。
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从来都是这些人的特长。
此时他将最后的目光转向了刘基,刘伯温,
此时的刘伯温脸上阴晴不定,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
“先生,你有话说就说吧,我不会怪罪先生的。”
刘基的那些同僚谋士顿时看向了这个刚来的家伙,刘基噌的一下站起身,
这么长时间的等待和倾听早就消磨了他的耐心,他对这群‘神机妙算’的同僚已经满是失望。
刘伯温鄙视的看着这些自视甚高的才子,用极其不屑的语气对着朱元璋说道:
“这群说投降和逃跑的废物就应该立马杀掉!”
朱元璋听闻言心神巨震,眼神瞬间大亮!
ps.有人吗?说句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