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山东百姓到底能活下来多少。
就要看各自的命运了。
此时的鸡鸣寺内。
朱棣有些愣神的看着手中书籍。
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旁的朱瞻基看着朱棣这般模样。
也是有些不明所以。
“老和尚,我爷爷他这是怎么了?”
姚广孝看了一眼朱棣。
只需要一眼就能看见朱棣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对着朱瞻基淡淡的笑道。
“皇上现在要么是在想太子,要么就是在想太孙。”
朱瞻基听见这话,也是一脸不相信。
要是朱棣会想朱高炽,早就把朱高煦给撤掉监国之位了。
就在此时,朱棣对着身旁的朱瞻基询问道。
“小兔崽子,你真的不知道你爹去哪了?”
朱瞻基面对朱棣的询问。
虽然不想撒谎,但也还是第一次对朱棣说谎了。
“爷爷,我只知道我爹他们去了江南。”
“至于二弟到底会带我爹去哪里,我也不知道。”
听见朱瞻基的话,朱棣略微的叹息了一口气。
江南地区那么大,这怎么找。
就算是找到了,估计也是几个月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朱棣心里就越来越烦躁。
开始对着姚广孝吐槽道。
“最近朝廷的动静很大。”
“户部尚书和杨士奇,解缙等人联合上书,弹劾老二。”
“说他监国不行。”
“我的儿子,能不行?”
朱棣自言自语说着。
姚广孝听见这话,也是淡淡的笑了笑。
朱棣这人哪里都硬,嘴是最硬的地方。
这些天一直都是由汉王监国。
监国的成效不到三天就开始展露出来了。
什么是大事情,什么是小事情都分不清。
甚至有一次,把南海村子受到劫掠的事情都报上来了。
若是换做朱高炽,都不需要自己解决。
直接拨款安抚,然后下令让当地官员派兵压一压他们的士气。
一气呵成。
朱高煦直接请示朱棣。
说什么要派兵去灭了这群海贼。
要是真的能剿灭这群海贼,难道还会留到现在?
只要他们得知朝廷派兵镇压。
他们就会躲到深山海外去。
让军队无功而返。
海贼和山贼是灭不完的。
只要有百姓吃不起饭,就始终会有山贼和海贼。
若是每一次都要派兵剿灭。
大明可承担不起这代价。
所以在对于海贼和山贼这方面。
朱高炽的管理还是比较合理的。
国力不支持的情况下。
朱高炽以安抚和威慑为主。
若是能够剿灭,自然是好的。
若是不能剿灭,那便压制,让其不敢随便掳掠大明百姓。
这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大明江山这么大,山贼海贼不少。
最起码现在大明没有实力剿灭这些山贼和海贼。
至少要等大明国力昌盛,在对这群山贼进行清缴。
现在的大明还没有这个财力。
军队的出征也是要钱的。
所以朱棣对于朱高煦的请求。
直接果断的拒绝了。
“皇上,我想您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吧。”
朱棣听见姚广孝的话,一脸疑惑的看着姚广孝。
姚广孝继续说道:“其实皇上的心里也已经确定了,汉王不行。”
听见这话的朱棣直接反驳。
“汉王不行?这小子从小就跟在我身边。”
“什么大仗没有打过?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
“老二不行?我不同意。”
姚广孝略微的摇了摇头。
“既然皇上相信汉王,又为何花费心思去寻找太子殿下呢?”
要知道,现在的赵王都已经快要被朱棣逼疯了。
朱棣时不时的就派人来赵王府上打探消息。
询问朱高燧有没有朱高炽的消息。
要是找不到朱高炽,那么他赵王就要滚蛋了。
于是现在整个应天府被搅了个满城风雨。
鸡鸣狗跳的。
应天府找不到,朱高燧就去外面找。
最近回到应天城,貌似还是几天前。
是个人都看得出来。
为什么朱高煦监国的效果远不如朱高炽。
却一直没有任何的事情。
并不是朱棣相信朱高煦。
而是现在太子不见了啊!
要是把朱高煦撤掉了,那监国大权交给谁?
难不成还要让他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处理朝政?
这些年下来,朱棣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不然不会把监国大权交给太子。
加上朱高煦的后代和朱高煦一样。
都是莽夫,而且德才一样没占。
国家若是交到朱高煦一脉,不出百年,大明可就完蛋了。
朱棣也考虑过让朱瞻基监国试试。
但朱瞻基还是太过年轻。
还需要打磨打磨,才能成为璞玉。
不过朱瞻圣也有监国的能力。
可是这小子和太子一起消失了。
并且,太子就是这小子拐走的。
这些天朱棣也让锦衣卫尽全力,查找朱瞻圣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经过大力的寻找,他终于找到了蛛丝马迹。
那就是应天府的赵家赵信。
若是没有错的话,朱瞻圣和赵信应该是有来往的。
并且按照道理来说。
赵信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
怎么可能和朱瞻圣二十岁的小伙子玩得来。
这两人之间必定有着什么秘密。
刚刚,朱棣已经派人去请赵信了。
就在此时,佛珠的散落声打断了朱棣的思绪。
朱棣朝着姚广孝看去。
“哈哈哈,老和尚,你不是说这佛珠没有百年,不对断吗?”
然而,此时的姚广孝的脸上却并未有一丝的笑容。
姚广孝目光冷峻的朝着山东的方向看去。
双目紧闭,嘴里还喃喃道:“南无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朱棣看着姚广孝这神兮兮的模样。
也是有些好奇的询问道:“老和尚,你怎么了?”
一旁的朱瞻基也有些好奇。
他们从未见到过姚广孝有这般的表情。
姚广孝并未理会两人。
嘴里依旧喃喃的念叨两句话。
见此,朱棣便不想要在管姚广孝。
准备起身去见见赵信。
说不定赵信知晓朱瞻圣的身份,也知晓朱瞻圣父子去哪里了。
就在朱棣准备带着朱瞻基离开的时候。
姚广孝开口对着朱棣说道。
“皇上,若是太子不尽快回归,天下真的要乱了。”
听见姚广孝这话,朱棣的嘴又开始硬了起来。
“一个太子而已,没太子几天,还不至于国家都乱。”
说罢,便不在将姚广孝的话放在心上。
姚广孝看着朱棣这般,深深的叹息一口气。
随后继续念起了往生咒,超度众生亡魂。
...
杨士奇的家中。
一众大臣此时都聚集在此。
“汉王监国,现在整个朝廷都乱套了!”
户部尚书薛贵有些无奈的说道。
“现在户部的支出,已经完全不够了。”
“若是太子还在,我又何须如此这般烦恼?”
一众大臣听着薛贵的话。
也十分的认同。
户部是朝廷之中最为重要的部门。
账管国库的一切开销。
不论是军队打仗,亦或者是官员的俸禄。
都需要他们来算,怎么样做才能做到不多不少刚刚好。
太子在的时候。
官员俸禄分币不少。
什么地方该花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一分钱不多,一分钱不少。
若是有出现什么意外。
就比如灾情的时候。
朱高炽会从这里拿一点,那里拿一点。
然后凑起来赈灾。
朱高煦不一样,一句话,自己想办法。
要么就拆东墙补西墙。
汉王监国十几天了,国家已经开始肾透支了。
国库本来就不是很充盈。
结果现在汉王这么一搞,国库已经亏空了。
甚至下个月的官员俸禄,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要不是一直有商盟的商税还有一点。
不然现在的国库已经早就没钱了。
杨士奇听着一众大臣的抱怨。
也是无奈的说道:“我们已经尝试联合弹劾赵王了。”
“但现在太子离奇失踪,大家勉强忍耐一下吧。”
“等太子回来,我们的日子能好受些。”
听见杨士奇的话,吏部尚书又开始吐槽了。
“暂且不说这钱的问题,就说官员任职的问题。”
“官员的任命一直都是由皇上和太子把控,从科举之中选举有才之人。”
“但是现在汉王无缘无故直接安插自己的亲信。”
“一个小小的从六品,俸禄都比我这个吏部尚书的俸禄都高了。”
“你说,我上哪说理去?这也太欺负人了。”
“在座的各位,那个不是科举摸爬滚打几十年走上来的?”
一众官员疯狂吐槽着汉王的监国政策。
六部尚书之中,唯独兵部尚书是嘴的笑歪了。
朱高煦给兵部添置的火器弹药,用的是户部的钱。
兵部什么都没有损失,自然是高兴不已。
这些话,也就在这里说一说。
到了外面,他们就必须闭上自己的嘴了。
皇宫之内。
汉王一脸悠闲的躺在龙椅上。
就在此时,太监的声音响起。
“内阁首辅解缙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