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首富,朱棣又双叒叕借钱! > 第二十八章 赵信面见朱棣,朱棣的打听!(求数据!)

第二十八章 赵信面见朱棣,朱棣的打听!(求数据!)(1 / 1)

解缙看见朱高煦,微微弯腰鞠躬道:“汉王殿下,国库已经空了!”

听见解缙的话,朱高煦也是有些诧异。

“国库里不是还有钱吗?怎么又亏空了?”

这话在解缙的眼中十分的有些可笑。

朱高煦的做法一直都是拆东墙补西墙。

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不出三日之后。

必定会出现问题。

这种做法对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朱棣自从登基以来,便开始大手挥霍。

杜撰永乐大典,修建顺天城,通运河,给皇太孙置办婚礼这些。

所需要用到的钱就不在少数。

尤其是编撰永乐大典,以及修建顺天通运河这三项。

都不是一般的小工程。

顺天城以及通运河。

这两项是其中最为劳民伤财。

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毕竟是造福一方百姓!

朱高煦眉头微皱。

他自己也知道,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不可取。

他做不到像朱高炽一样,花费大量时间来调配财政支出。

朱高煦试过了,结果算错了,差点乱套。

但现在他也不知道从哪里搞来钱财来修建顺天和通运河了。

要知道,国家财政不只是要做这些。

像是官员的俸禄需要发吧?朝廷的士兵俸禄需要发吧?

全国各地的小灾小难需要赈灾吧?

这些哪是不需要钱?

对此朱高煦也是有些无奈。

于是朱高煦对着解缙询问道。

“现在永乐大典每月的消耗是多少?”

解缙沉默了片刻之后,说道:“编撰永乐大典每月需要五十万两左右。”

永乐大典也并不是一般的工程量。

永乐大典的目的就是百科全书。

想要编撰永乐大典,所需要用到的书籍自然是不在少数。

百姓手里别说书了,就连饭能不能吃饱都是问题。

书籍一般都在贵族世家,亦或者书香门第以及商贾之徒的手上。

想要编撰永乐大典,就必须要得到这些书籍。

光靠皇宫里的书籍是完全不够的。

这些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捐书。

捐书的人只在少数,且捐赠的书籍极少。

自然就只能依靠用钱来买了。

这就导致了,永乐大典编撰的开销异常的大。

这还是没有算上人员的俸禄。

官员的俸禄少,这些人不认真干。

抄录出来的永乐大典朱棣不是很喜欢。

又不能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

并且抄录也极其耗费精神的。

凡是抄错一个字,轻则罢免官职,重则下狱。

想要得到让后世称赞的永乐大典。

朱棣便只能提高这些抄录官的俸禄。

加上抄录完还需要保存,保存也需要钱。

这些乱七八糟的加起来,开销自然是大。

解缙一眼就看出来了朱高煦想要干什么。

之前拆东墙的钱,就是给朱瞻基置办婚礼的钱。

结果被朱高煦来修建顺天城和通运河了。

对此,朱棣倒也觉得没什么。

简陋一点就简陋一点吧。

朱瞻基年纪不大,婚礼也还可以拖一拖。

明年举办婚礼也是一样的。

而此时朱棣并不知晓,朱高煦已经把主意打到永乐大典的身上了。

朱高煦对着解缙说道:“要不然先把永乐大典停了。”

“把永乐大典的钱拿出来修缮顺天和通运河?”

朱高煦自己是武将,对于永乐大典这种东西。

并没有太多的概念。

因为朱高煦不怎么读书。

对这种关于书籍的东西,也感觉十分没必要。

自己不读书,不照样牛逼轰轰的?

这就是朱高煦对于永乐大典的看法。

可有可无。

反正只是暂时把编撰永乐大典的钱拿出来应急。

等过些日子,税收上来之后。

在补上去不就行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说干就干。

对着解缙说道:“永乐大典先停止编撰。”

“把钱都冲到国库里去。”

解缙听见朱高煦的话。

有些迟疑的说道:“那皇上问起来?”

朱高煦摆了摆手。

“就说国库没钱了,先应应急。”

听见这话的解缙略微的叹息了一口气。

随后便退出了皇宫之中。

永乐大典的编撰也便停止了。

朱棣此时并不知晓自己心心念念的永乐大典已经停止编撰。

此时朱棣的心思全在朱高炽和朱瞻圣的身上。

赵家府中。

赵信在家中静静的等候着一个大人物的到来。

当时赵信在家中悠闲的看着自己女儿传来的消息。

然后一队锦衣卫就来到了自己的家中。

说让自己准备一下。

等下有一个大人物回来见他。

当时的赵信就懵圈了。

什么大人物能让锦衣卫御史来通告他?

锦衣卫御史是和锦衣卫总指挥使平起平坐的存在。

也是独立于锦衣卫身边的存在。

锦衣卫御史是皇帝身边的特殊部队。

也是属于锦衣卫的精锐部队。

是皇帝的专属锦衣卫,除了皇帝没有人能够调动。

一般很少露面。

原本赵信并不知道此人就是锦衣卫御史。

但罗网的探子来报,此人就是皇帝身边的锦衣卫御史朱龙。

此时赵信身边的管家有些不惑的问道。

“老爷,为什么皇帝会无缘无故的召见我们?”

赵信听见管家的询问,也是一头雾水。

因为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皇帝会召见自己。

自己只不过是一介商贾而已。

哪有资格得到皇帝的召见?

现在只能静静的等待皇帝的到来了。

希望不是什么坏事吧。

很快,在等待了一个时辰。

之间一挺龙轿就缓缓出现在面前。

龙轿上,一个英武面庞的老者,淡然的坐在上面。

双眼虎目,杀气滔天!

此人应该就是永乐大帝,当今的皇上朱棣了!

等龙轿缓缓走入赵府。

赵信看着龙轿,连忙带着自己手下。

对着朱棣开始朝拜。

“草民赵信,见过皇上!皇上万年!”

只见朱棣淡淡的看着面前赵信。

在朱瞻基的搀扶下,缓缓走下了轿子。

朱棣淡淡的看了看这周围的环境。

还不错。

随后朱棣又看了看趴在地上的赵信。

此人应该就是家产千万的赵信了。

“起来吧。”

随后赵信微微低着头,缓缓站起身。

朱棣看了一眼赵信,然后就朝着大厅里走去。

径直的走向主座,刚要坐下,朱棣忽然想到。

自己还是要懂点礼数的。

于是缓缓朝着赵信走去。

赵信看着朱棣朝着自己走来,心头一颤。

已经想到自己是怎么死的了。

回望一生,有些遗憾。

此时朱棣的声音打断了赵信的胡思乱想。

“我坐主位,你没意见吧。”

赵信听见朱棣的询问,连忙说道:“没,没有。”

哪里敢有意见啊。

若是他敢说出一个不字,估计现在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现在整个赵府都被锦衣卫围的水泄不通。

关键的是,皇帝还问了他一句。

简直是杀人又诛心啊!

朱棣听见赵信的回答,便缓缓落座了主座上。

两眼虎目看着赵信。

淡淡的说道:“坐,我又不会吃了你。”

赵信看了一眼朱棣的眼睛,便不敢连忙低下头。

于是来到未等座缓缓坐下。

朱棣看着离自己那么远的赵信,也是笑了。

“你离我那么远,我怎么和你说话?”

“怎么?难不成要我过去不成?”

一句话给赵信的肝都快要吓出来了。

连忙小碎步来到距离朱棣只有一米之遥的次坐坐下。

朱棣句句都没有携带任何威胁之意。

都是稀疏平常的话语。

但却依然让赵信感觉到害怕和畏惧。

朱棣身后站着的朱瞻基也是一直憋着自己。

不让自己笑出声。

随后朱棣也就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我听说你是商盟在中央地区的副盟主?”

听见朱棣的询问,赵信连忙回答。

都不敢停顿的说道:“回禀皇上,是的。”

赵信的肯定,让朱棣嘴角有了一丝的笑意。

“副盟主的权利应该很大吧。”

听见这话,赵信从椅子上崩了起来。

跪在朱棣的面前解释道。

“回禀皇上,草民的权利并不算很大。”

朱棣有些诧异。

都是副盟主了权利还不大?

赵信继续解释道:

“皇上,商盟盟主只有一个,副盟主却并不只有一个。”

“大明十三州,一共有十四个副盟主,分别掌管各地的商盟。”

“且各不干涉。”

十三州?十四个副盟主?

不应该是十三个吗?

未等朱棣说话,朱棣身后的朱瞻基有些诧异的询问道。

“为何大明十三州,会有十四个副盟主?”

赵信有些疑惑的看着朱瞻基。

他并不认识面前的这个人是谁。

居然敢插话皇帝。

见赵信疑惑,朱瞻基自我介绍道:“我叫朱瞻基,是爷爷的贴身护卫。”

听见朱瞻基的自我介绍。

赵信便不觉得奇怪了。

“原来是太孙殿下,失敬!”

“原本大明十三州确实是十三个副盟主的。”

“但有一个例外。”

这话也是吸引了朱棣的兴趣。

要是自己想的没错的话。

这些副盟主应该都是这个盟主仙人墓亲自定的。

毕竟十四个副盟主,各不干涉。

十三个州,一个州一个副盟主。

为何会出现一个例外?

是什么让这个仙人墓特设例外的?

朱棣淡淡的说道:“为什么会有这个例外?这个人有什么特殊?”

赵信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回禀皇上,草民就是这个特殊。”

此话一出,朱棣和朱瞻圣看向赵信的目光都有些不一样了。

赵信看着两人的目光。

心中一震发麻。

不过朱棣想了想,赵信此人的家产总值能够达到两千五百万。

能成为这个特殊也是正常的。

最新小说: 大明:陛下认错吧,他称帝了 三国:土匪型谋士,董卓怒嫁孙女 摊牌了,兵王之如何变强 万国时代,你让我当千古一帝? 大明:开局我就要被蓝玉斩首了! 三国:流民出身,开局忽悠典韦! 三国:我是曹老板的谋士小舅子 知更鸟与灰烬 大明:我朱元璋,穿越成崇祯皇帝 愚人的科学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