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朱棣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随后便召见了汉王。
将手中文书丢到了汉王的面前。
“山东官府为何一直没有汇报山东灾情的情况?”
朱棣淡淡的对着朱高煦说道。
朱高煦听见朱棣的话,也是有些懵。
山东官员为什么不汇报自己怎么知道?
“说不定是那群官员忘记了呢?”
听见这话的朱棣大声呵斥。
“荒谬!灾情有始有终,这是基本的常识问题。”
“现在距离灾情开始已经有一月了。”
“你可知灾情最为严重的是什么时候!”
朱棣对着朱高煦怒斥道。
这些朱高煦并不懂。
但朱棣却深知。
一般来说,灾情初期。
都不会有特别严重的情况出现。
因为百姓的家中都还有余粮。
尤其是像这种旱灾,最重要的不是灾情初期。
而是灾情发生一个月后。
这个时期灾情已经基本形成。
也不会在扩张到哪里去。
但是这个时候需要时刻关注灾情地区的动向。
这个时期百姓手中的存粮应该也基本上已经耗尽。
若是因为灾情的影响,粮食收成不好。
一个家庭可能因此破裂。
“为什么不派人盯着山东!”
朱高煦听见朱棣的话。
说道:“我才刚刚监国,我哪知道这些。”
朱棣心中一惊。
随后朱棣便转身在一堆的奏折之中,开始翻找着。
这一幕,也是让朱高煦有些懵圈。
“爹?”
忽然,一份奏折引起了朱棣的注意。
朱棣缓缓打开奏折的奏报。
只见奏报上赫然写着。
【陕西知府:锡源县,东篱县流民开始急剧扩增,旦陕西境内并无大碍。】
【山西知府:利源县,东源县,丰腴县,三地出现了旱灾,现已平息。】
【河南知府:最近汉源县,北原县的粮食价格可是上涨,现已平复。】
朱棣心中一震,一股不详的感觉油然而生。
朱棣手死死的攥紧三份奏折,朝着朱高煦砸去!
“给我好好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
面对朱棣的怒骂,朱高煦此时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随后朱高煦拿起三份奏折阅览了起来。
并未感觉到有什么意外。
“爹,这三个问题不是已经解决了吗?”
朱棣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对着朱高煦说道。
“给我睁大你的狗眼睛看看!”
“锡源县,东篱县,利源县,东源县,丰腴县,汉源县,北原县!”
听着朱棣述说着这一个又一个的地名。
朱高煦心中一震。
忽然想到了什么。
这几个县好像都是在山东附近。
小幅度旱灾,粮价上涨,流民增多!
天灾!!!
想到这里,朱高煦满汗淋漓的跪在朱棣的面前。
可是为什么自己一点关于山东的天灾消息都没有?
要知道,山东地区和应天府离得可不远。
但依旧一点消息都没有,那事情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本以为山东只是平常的干旱,却未曾想,旱灾程度已经达到了天灾的程度。
一般情况,只有灾害影响到了一个州。
才会被称之为天灾!
就在朱棣准备发怒的时候。
小鼻涕的声音响起。
“皇上,殿外六部尚书共同求见。”
朱棣听见六部尚书都来了。
心中顿感不妙。
随后便让小鼻涕将众人带了进来。
很快,只见六部尚书全部归到在朱棣的面前。
“皇上,我等死罪!”
朱棣看着面前的六部尚书的认罪。
有些懵圈。
随后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煦。
刚刚心中的不安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说。”朱棣强忍着心中不安询问道。
只见吏部尚书面色有些害怕。
对着朱棣说道。
“皇上,山东大灾!”
这一刻,他们都能感觉到朱棣身上散发的杀气。
滔天的杀气,压的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
朱棣强压心中怒火,冷冷的说道:“继续说!”
吏部尚书嘴唇有些颤抖的说道。
“我们刚刚得到消息,山东大灾,山东......”
说道这里,吏部尚书已经不敢在继续往下说了。
他们能感觉到朱棣身上的怒火已经压不住了。
“怎么?还要让我一个字一个字的问吗?!”朱棣冷笑一声。
六部尚书都被吓了一跳。
就连朱高煦也被吓了一跳。
吏部尚书身子有些颤抖的说道。
“山东大灾,已经足足有半月!”
“现在整个山东饿殍遍地!”
“黎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已经...已经...”
听到这里,朱棣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了。
直接将身旁的佩剑拔出。
架在了吏部尚书的脖子上。
吏部尚书看着这一幕,颤颤巍巍的说道。
“已经高达二十万!”
听见这话的朱棣,心中一颤。
不仅是朱棣心中一颤,就连朱高煦都不由得心中一颤。
朱棣有些不敢相信的询问道。
“你说什么?死,死伤多少人?”
“二...二十万人。”
话落,只见朱棣一脚便揣在了朱高煦的身上。
“二十万!足足二十万的山东百姓!”
“告诉我,为什么山东大灾!朝廷现在才知道!”
朱棣一脚又一脚揣在了朱高煦的身上。
宣泄着自己的怒气。
足足二十万的百姓!
面对朱棣的拳打脚踢,朱高煦心中也是毫无怨言。
在自己监国期间。
山东大灾,不到一月的时间,死伤二十万之众。
换做是谁来都是一个死罪。
因为这二十万,只是官府统计的二十万。
一般来说,官府都会少报活着漏报。
若是这一次事情不处理好,很可能因此动摇大明的根基。
大明百姓本就是因为朱棣的时常北伐。
生活就够苦了。
怒气涌上心头的朱棣,拿起佩剑就要朝着朱高煦砍去。
就在此时,朱棣的动作被小鼻涕和一众大臣阻拦了下来。
“皇上!息怒啊!皇上!”
或许平常的时候,最多也就骂朱高煦两句。
然后惩戒一下。
但是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是山东二十万百姓的性命!
因为朱高煦的监国失误,导致山东二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导致山东二十万百姓因此饿死当场。
“皇上,这是并不是汉王的错啊!”
朱棣一把推开所有人。
对着朱高煦怒骂道:“山东大灾,朝廷丝毫不知!”
“这难道不是这逆子的责任吗!”
朱高煦听见朱棣的话,心中也很冤枉。
他对于这些事情根本就是丝毫不知情。
此时户部尚书说道:“皇上,其实山东的折子已经连续向朝廷送了三十六封书信!”
“但汉王和我等都并未接到其中任何的一封信!”
朱棣听见这话,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山东的折子都被人截下了。”
“才导致汉王对于山东的情况并不知情。”
一道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吵闹。
只见姚广孝身穿一席黑衣。
静静的站在门外。
朱棣看着门口的姚广孝,有些诧异。
老和尚自从自己成功登基之后。
便一直没有在管朝廷的事情了。
“你早就知道了山东的事情,为什么不告诉我。”
朱棣对着姚广孝斥责道。
姚广孝略微的摇了摇头。
“我也是刚刚才知道的。”
“皇上现在当务之急是处理山东大灾的事情。”
“就算您把汉王打死,山东死去的百姓也不会活过来。”
朱棣冷冷的看了一眼朱高煦。
随后便回到了自己的龙椅上。
尽力平复自己的心情。
只有让自己保持冷静,才能做出最为正确的决定!
在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
朱棣对着姚广孝询问道。
“你说有人截下了山东的折子,你可知道是谁?”
姚广孝略微的叹息了一口气。
“山东知府谭观上书三十六封求援信,全部被山东巡抚沃名关截下。”
“导致山东大灾,朝廷却依旧不知。”
听见姚广孝的话,朱棣大怒。
“沃名关呢?!”
姚广孝略微的叹息了一口气。
“已经逃了。”
朱棣对着一旁的朱高煦说道。
“老二,我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参与这次事件的绝对不可能只有一个山东巡抚。”
“给我查,我要把它们全部揪出来,然后全部杀掉!”
朱高煦听见这话,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这已经不是一个巡抚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是整个朝廷都出现问题了。
一个巡抚的权利可不足以隐瞒朝廷这么久。
朱高煦也想要宣泄心中怒火,敢在自己监国期间搞事情,该死!
更何况导致了山东导致几十万百姓死伤。
虽然口上说着是二十万,但所有人都清楚。
无数饿死路边荒野深山的百姓都没有记录。
这二十万只不过是县城的记录。
乡村百姓里都未记录。
“爹,你放心!要是我不杀了这个沃名关的九族!”
“我把我自己的脑袋砍下来给你!”
说罢,面露凶色,朝着外面走去。
准备前往山东,捉拿山东巡抚沃名关。
看着朱高煦的离去,朱棣并未阻拦。
而是继续询问着山东的细节。
山东临泽县,全县百姓饿死一半,剩下的一半在逃荒的路上饿死了。
大明修建的官道成为了乌鸦的自助餐厅。
甚至能看见百姓在和人抢夺尸体。
只为能够活下去。
山东很多的县城已经成为了死城。
听着这一件有一件的事情。
朱棣心中的怒火越来越大。
“看来是我的刀太久没有杀人了!”
“他们都想要尝试一下我刀锋了!”
此时朱棣忽然想到。
为什么山东的折子都已经被截下。
他们还能知晓这些?
于是朱棣便对着姚广孝等人询问道。
“你们为何会知晓山东大旱?”
姚广孝略微的叹息了一口气。
“皇上不用想都应该这天底下还有谁有这个能力吧。”
听见姚广孝的话,朱棣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孙子。
商盟盟主,仙人墓,朱瞻圣!
“你的意思是说,是这小子得知了山东大旱。”
“然后派人告诉你的?”
姚广孝能从朱棣的语气之中看出来。
朱棣应该已经知晓朱瞻圣应该就是仙人墓了。
“微臣心中是这么想的。”
PS: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