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盟太高大明所有地区笔墨纸砚。
以及关闭书馆消息也在持续发酵着。
应天府内。
杨士奇看着手中花费自己半个与积蓄。
才堪堪买到一副墨和纸。
现在整个商盟手里笔墨纸砚价格也是在不断攀上。
朱瞻圣和所有人说的是。
笔墨纸砚价格可以随意增长。
五十倍到两百倍不等。
所有副盟主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
自然也是将笔墨纸砚价格直接提高到两百倍。
若是其他东西,价格提高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
然而,笔墨纸砚价格提升,对于老百姓生活来说。
根本没有说道丝毫影响。
面对这般情况,朝廷本应该出面调节。
但是皇帝却明确下了圣旨。
居然说这是商盟正常营业行为。
杨士奇看到这一道圣旨也懵圈了。
没有想到朱棣居然对这件事充耳不闻。
朱棣都已经下旨了。
各地官府对于商盟笔墨纸砚提高的行为。
也并未太过在意。
反正提高笔墨纸砚价格,只是面对学子。
并不是面对官府。
官府采购价格依旧是平价。
就在杨士奇心中有些感叹。
此时自己管家来报。
杨荣和杨溥来了。
见此,杨士奇也只能无奈的放下手中纸和墨。
当杨荣和杨溥看见杨士奇的第一句话。
便是。
“大人,不知您的家中可还有墨和纸?”
两人面对带微笑看着杨士奇。
杨士奇看着面前两人。
心中自然是知晓发生了什么。
最近商盟售卖笔墨纸砚价格在不断上涨。
就算是这样,也依旧不影响那些世家贵族购买。
世家贵族有钱,所以面对笔墨纸砚价格提升。
并未太过在意许多。
毕竟是家大业大,和朱瞻圣也有很多合作。
商盟的对于这些世家贵族所售卖价格。
也没有提上太多。
也就是一百倍左右。
最起码没有两百倍的价格,已经算是很良心了。
而杨荣和杨溥两人在以前都是太子府属官。
简单来说就是给太子办事了。
现在太子走了,他们的生活就拮据了许多。
又面领着商盟笔墨纸砚价格大幅提升。
导致原本就不多俸禄,现在更是被榨干了。
“唉,我也没有多少纸墨了。”
“真不知道这个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杨士奇有些无奈说道。
这天下会贩卖笔墨纸砚一共就两个。
一个走平民路线商盟。
一个走贵族路线江南询氏。
江南询氏的笔墨纸砚别说商盟价格提升五十倍了。
就算是提升五百倍,也一样买不起。
江南询氏笔墨纸砚,也是拥有者悠久历史。
制作的笔墨纸砚也是极为精良。
受到各大家族势力和贵族势力,以及皇室喜爱。
两人听见杨士奇的话。
也是共同说道:“那不如我们联合上书到皇上那里去?”
杨士奇听见两人意见。
也是微微的摇了摇头。
“皇上对这件事充耳不闻,就算我们联合上书也没有用。”
这件事终归原因并不是在皇帝和商盟的身上。
而是在天下人嘴上。
亦或者是说,在他们这些读书人身上。
要不是有一些人嘴欠,拿着一支笔就开始批判商盟盟主怎么怎么样。
在家里说说也就好了。
结果他们是直接联合起来,昭告在天下各地。
这样一弄,商盟彻底怒了。
直接将笔墨纸砚,和他们的精神粮仓书馆都给绝了。
笔墨纸砚价格上升到一百倍。
书馆宣布不在对外开放。
笔墨纸砚到还好。
最伤还是书馆关闭。
最近本来就因为太子离去,导致他们开始闲置了下来。
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沉沦在书籍海洋之中。
现在书馆不在对外开放。
并且自己借那些书也一一被追回。
就在杨士奇话落的时候。
只见杨荣杨溥的身后出现了很多官员。
“杨大人,若是加上我们呢?”
杨士奇看着杨荣和杨溥身后官员。
面色短时不悦说道。
“你们两个可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吗?”
“你们这是想要逼皇上对商盟做出惩罚吗?”
“商盟借给朝廷粮食,不求利息,只求本利,救援山东百姓。”
“这本就是一件好事,现在有一些人因为无知,惹怒商盟盟主!”
“怎么?难道你们还要惹怒皇上吗!”
听见杨士奇的话,众人心中一惊。
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杨荣和杨溥本以为这样能够让商盟重新开放书馆和降低笔墨纸砚价格。
却并未想到他们若是做了这件事。
那么天下将会对他们这些读书人越来越抵触!
商盟本就已经对一些读书人的做法很不满。
若是此时他们联合上书,都不用想。
杨士奇都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皇帝大怒,剥夺他们太子府属官官服。
从此,朝廷商贾和百姓都不喜他们。
本应该受到追崇的读书,会被人们开始厌恶。
要知道的是,现在的皇帝本就是对儒生不满意。
方孝孺为开端。
杨士奇在遣散了众人之后。
看着杨荣和杨溥。
刚想要说些什么,杨荣和杨溥就率先认错。
“大人,我们不知道这件事会有如此严重。”
“但商盟的做为,已经让他们苦不堪言了。”
“还请您想想办法!”
杨荣和杨溥现在的情况也和杨士奇差不多。
太子府属官,内阁大臣。
因为太子的离去,他们并没有得到重用。
书馆是他们精神的寄托。
现在书馆关闭,他们心中饥渴难耐却无可奈何。
杨士奇心中自然明白。
随后心中一定。
穿上官府朝着宫中走去。
此时宫内。
朱瞻基笑嘻嘻的来到朱棣的面前说道。
“爷爷!爷爷!看来二弟真的和您说的一样。”
“现在商盟已经将笔墨纸砚价格提升到了一百倍甚至两百倍!”
“现在天下的儒生都被折磨的苦不堪言啊!”
朱棣听见朱瞻基的话。
喜笑颜开说道:“这小子没让我失望。”
“现在就看看是这群儒生的嘴硬,还是你弟弟的价格硬了。”
“这群儒生整天就知道拿着笔,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从未真正意义上的说出该怎么做才能做到。”
“在我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群腐儒,不堪大用。”
朱瞻基看着朱棣如此高兴。
也是连忙附和道:“爷爷,自从现在二弟把书馆关闭之后。”
“我整天都能听到这群人在书馆外面痛苦哀嚎。”
“那声音,别提有多惨了。”
听见朱瞻基的话,朱棣也是笑了笑。
“你小子,就知道逗我开心。”
书馆这东西,朱棣也有所了解。
被许多人称之为精神的粮仓。
并不是因为里面不仅有金*梅的书籍。
而是因为里面可以找到你任何想要看的书籍。
并且划分了各种区域。
想要读圣贤书的,就会到古典书籍的地方。
哪里都是同道中人。
想读某种不知名的小黄书,也有独特的划分。
只不过这种书籍朱瞻圣并未收录太多。
因为真的影响不太好,一般读这种书的。
都是交赎金,然后带回家里去看。
但现在,所有书籍都被收回。
且不在对外开放,就导致他们劳累了一天。
唯一的一个休闲的地方没有了。
自然是有些不满的。
对于这些不满,朱瞻圣可不管。
毕竟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为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付出代价。
朱棣对于这件事也不想管。
反正只要不懂老百姓基础生活物品粮食的价格。
就当作充耳不闻。
“昨天,礼部尚书上书,想要让我管一下商盟。”
“现在那份奏折我都还没有看。”
“他们这些人,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知道珍惜。”
“让你弟弟打磨一下这些学子的心也好。”
“让他们知道,有些话不能乱说,有些话不能乱讲。”
朱瞻基听着朱棣的话,就是使劲的点了点头。
朱棣看着朱瞻基这副样子。
也是笑了笑。
就在此时,小鼻涕来到朱棣的面前说道。
“皇上,杨士奇求见!”
朱棣听见杨士奇来见,淡淡的看了一眼。
都不用猜他都知道杨士奇想要来干什么。
杨士奇并未参与到对仙人墓的批判之中。
他也不想要参与,他只想要让商盟降低笔墨纸砚的价格。
以及重新开启书馆。
“他也是来劝我管商盟的?”
小鼻涕微微的点了点头。
朱棣见此便淡淡的说道:“我身体不适,就不见了。”
“顺便告诉他一句,商盟做的一切,都有我的允许。”
“顺便告诉其他人,让他们不要来上诉了。”
“朕乏了。”
最近时不时的就有几个大臣上诉。
内容无非就是一样的。
让他管管商盟的随意哄抬物价。
朱棣也是看都不想看他们一眼。
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商盟应该不算哄抬物价。
应该算是单纯的收益不好,然后抬高了一点点的价格而已。
朱瞻圣就是如此对外宣称的。
是个人都知道,朱瞻圣是对一些人不满了。
现在距离笔墨纸砚的价格提升才没过几天。
他们就受不了了。
要是一个月,后果足以想象。
此时朱棣又开始惆怅了起来。
“小兔崽子,最近全国各地的粮食收成怎么样?”
历经山东灾情之后,朱棣便让朱瞻基去查询全国各地的粮食产量情况。
面对朱棣的询问。
朱瞻基也是略微的叹息了一口气。
“爷爷,我让人统计过了,去年的粮食亩产量在七十斤。”
“今年的情况和去年差不多,加上山东旱灾,我们还欠二弟很多粮食。”
“估计今年还完粮食之后,国库又空了。”
朱棣听见这个数字。
略微的叹息了一口气。
“看来北伐只能在拖延一两年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山东大灾,朝廷还欠商盟大量的粮食。
还完之后估计又空虚了。
北伐所需要的粮草,可不少。
最起码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筹集。
不然真的就是劳民伤财了。
朱棣不禁感叹道:“要是有能够亩产千斤的粮食就好了,一年时间就能北伐数次。”
但朱棣也知道,这是在痴人做梦。
目前大明粮食产量最高的记录还是朱高炽突破的。
小麦亩产量达到了一百九十斤。
虽然只有小小的一片地。
但也算是不小的奇迹了。
...
此时的江南城外。
朱高炽就静静的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
一旁的朱高燧也是一脸急切。
“我说老大,你就跟我回去吧!”
朱高炽听见朱高燧的话,也当作没有听见。
头转过一边去。
手里抚摸着朱瞻圣给朱高炽带回来的一只头上写着王的动物。
朱高炽对手里的这只老虎并不认识。
若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倒是认识。
但对于身体不好的朱高炽来说。
别说见老虎了,就连家门都很少出。
所以不见得也很正常。
面对朱瞻圣送给自己的这个小动物。
朱高炽也并不知情。
这只小猫在过个一两年,会成为庞然大物。
看着十分可爱的,朱高炽十分喜欢。
小老虎在朱高炽的怀中,也是十分享受。
“老大,你就不能帮帮弟弟吗?!”
“你就跟我回去吧。”
听见这话的朱高炽也是有了一点反应。
“我说老三啊,不是我不想回去。”
“是我回去了之后,累死累活的,还要被爹骂来骂去的。”
“你看我现在在这里活的多好?不愁吃不愁穿的。”
“反正我不回去。”
朱高燧听见这话,也很无奈。
朱高炽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就算朱高炽没有了太子的身份。
凭借朱瞻圣也能活的很是滋润。
甚至比当太子的日子还要滋润。
朱高燧刚想要继续开口劝说。
就听见朱高炽说道:
“行了行了,你别和我说了。”
“我最近听说瞻圣田里培育的那个什么土豆成熟了。”
“我去看看,你就别烦我了。”
“等你回去,代我向爹问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