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纳根先生,我们袁二公子想采购军火,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帮助。”
作为李鸿章北洋时期的老人,汉纳根在北洋地位很高。
作为李鸿章的幕僚,他在北洋武备学堂当过教官。
学生中包括后来的民国大总统黎宋卿,当时小黎同学还是马队的队长,骑术精良的汉纳根没少给他开小灶,两人结下深厚师生情谊。
德国贵族们的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
来华不久,德璀琳便看中了汉纳根,将他招为女婿,从“老叔”成了“老丈人”。
德璀琳一生无子,生了“五朵金花”,5个女儿都“善交际、爱运动”的女儿。
她们的夫婿们,也都是中国近代史的在华老外中的“大腕级”人物。
大女婿就是汉纳根,做官做到大清的中将,做生意则成了巨富。
二女婿腊克,老美人,美丰银行(AmericanOrientalBank)的经理。
三女婿包尔,奥地利人,曾任奥国驻津门领事。
四女婿纳森,英酱人,开滦矿务局总经理。
五女婿也是英酱人,英国驻华使馆的武官。
由于德璀琳全家显赫的地位,“他的家庭在整整一代里成为津门的社交中心”。
汉纳根的妹夫阿里文(,也是侨居在华夏的德国老乡。
1861年,阿里文中文已经十分流利,正好大清海关“改制”,老外也能当公务员了,便应聘进入海关。
从1872-1880年,他担任了海关总税务司(大清海关总署署长,兼财政部副部长)赫德的私人秘书。
这么说别人看他们家都是外国人,但实际上一直都在华夏生活。
汉纳根一听是袁大头的儿子,也没有拒绝。
作为提出训练十万新军的人,他对北洋新军的态度很复杂。
黄海海战以后,他提出整顿海军外,并还提出立即编练新式陆军,对日实行持久战略。
他的建议得到朝廷的高度赞赏,11月15日,光绪皇帝下达谕旨:“详察汉纳根所议,实为救时之策。
着照所请,由督办王大臣谕知汉纳根,一面迅购船械,一面开招新勇,招募洋将即日来华,赶速教练成军。”
同时,圣旨要求“立予施行,不令掣肘。”
汉纳根编练新军的计划,起初野心勃勃,提出了10万人的规模,后来减为5万,再减为3万。
而朝廷指定与他一同编练新军的粤西按察使胡燏棻,却令汉纳根再度体会了华夏式官场的无奈。
胡燏棻先是到处诉苦,说编练新军有“四难”。
“筹款之难”、“购械之难”、“求将弁之难”、“约束之难”。
尽管汉纳根大规模编练新军的计划流产,但“试点”工作还是开始了。
胡燏棻奉命与汉纳根编练十营“定武军”,分步兵、炮兵、工兵和骑兵四个兵种,人数近5000人。
最初屯驻马厂,后因营房不足,迁移到小站原先盛军所用的营盘。
定武军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支仿效西方的军队,在组织、训练、技术、武器等方面全盘西化,聘请欧洲军官担任教官,全部使用进口的西方武器。
没几个月,胡燏棻调任津芦铁路督办,离开这小站这个多是非的“丘八窝”。
而心灰意冷的汉纳根,也与胡燏棻一同离开,干脆带着伟大的光环,下海经商了。
朝廷则调来了“朴实勇敢,晓畅戎机”的袁大头,满心指望着小袁可以再造大清辉煌,绝对没想到这其实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掘墓人。
也就是说北洋新军,其实是汉纳根提议的。
他也看过北洋新军的训练,还不错。
虽然以他的看法肯定是不如他老家的军队,但是在华夏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强军。
他看着袁振彪,这个袁大头的本家,以及袁大头都警卫连长,还是决定帮忙。
从小站离开以后,他来到了晋西,当了煤老板。
而且还创办了《直报》
虽然不当兵了,可是赚钱也没有问题吧。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找到了日耳曼的克虏伯公司。
有汉纳根出面,多少军火买不到?
而听到是他,袁老二也有心结交。
“汉纳根先生,你好啊?”
“袁老二,你怎么想起来参军了?”
作为大清时期的高层,上流社会就这么大。
袁大头的儿子,还有北洋老人,自然是认识的。
不过汉纳根好奇,谁不知道袁老二喜欢舞文弄墨!
袁老二随便忽悠着。“大丈夫当提三尺剑,武能上马定乾坤。”
他怕说的多了露馅,于是转移话题道。
“汉纳根先生,你投资的煤矿怎么样?”
“还行吧,怎么,你也有兴趣?”
开滦煤矿,就是北洋的势力之一。
汉纳根的连襟,就是开滦煤矿的经理之一。
还别说,袁老二了解过民国时期的煤炭。
这玩意属于躺着赚钱。
阎老西为什么把晋西打造的让当地老百姓念他一辈子好?还不是因为他有煤矿定价权。
也就是说这煤炭卖多少,他说了算。
在有铁路的情况下,一吨煤炭的利润达到七八块一吨。
听起来好像很少,可是你要知道有的地主都得买个一吨。
更别提这会的火车,取暖,军舰,轮船,甚至汽车全部都是用煤炭的呢?
一吨七块钱利润不算多,可要是一百万吨呢?那就是700万大洋了啊。
你要是1000万吨呢?那就是7000万大洋啊。
因此,袁老二除了要做古董生意,还要做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