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属下有个建议,不知该说不该说。”
来到三秦省一个月,杨承禶在老同学夏耕夫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三秦省办公厅。
特别是他虽然是帝王心学的传承人,但是也曾经留学,和同盟会另外一个大佬今村长藏交好。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杨承禶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速成班,与同盟会大佬今村长藏同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再赴鬼子国,入弘文学院学习。
秋,杨承禶与梁卓如在横滨相遇。10月,感于“国事伤心不可知”,和梁卓如《少年中国说》,作《湘南少年歌》,发表于梁卓如《新民丛报》,其中有“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湘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句。
可以说,杨承禶精通帝王心学,又有洋务之见闻。
当年的他,可是出入颐和园,给王公大臣讲述宪政。
民国开启,国会解散,他又在参政院工作(院长李仲仙)
他和同盟会的今村长藏是同学,和孙大炮论过道。
南北议和,就有他的运作。
而黎大头当上大总统,第一个抓的就是他。
李昆虚心请教。“承禶兄有何教我?快快请说。”
“不知大帅意在刘玄德,还是曹孟德?亦或者是袁大头乎。”
来了一个月,杨承禶对于李昆手下也算是有了一些认识。
但是越了解越惊讶,这可比袁大头还要独裁专政。
就拿军队来说,只允许驻扎城外,不允许进城。
同时和其他地方军队旅长担任镇守使,师长担任省长不一样,李昆手下五个旅加炮兵,骑兵,警卫超过六万人。
可是没有一个师长。
哪怕贾昆庭,也不过是个军校教育长。
其他的五个旅长,也只有商启予不是他嫡系。
但是没有用啊,下面的连营长都是他亲自任命。
对于军队的掌控,对于地方的改革和发展,杨承禶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他想问明白了,李昆到底是怎么想的。
割据一方?还是第二个袁大头,或者是孙大炮。
李昆写了一个字。“朕。”
“承禶兄,国家积弱,但更应该出现一个强权人物。
我准备效仿始皇帝,东出潼关横扫六合八荒。”
“既然如此,承禶建议,大帅可以进行联姻。”
“大帅可知道,为何历代帝王哪怕四五十了还要选秀吗?
就是因为他们要联姻。”
“拿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来说,如果大帅联姻了七十二个家族,那么一时间大帅的势力就可以遍布全国各地。
同时,还可以联姻,拉拢七十多个家族。”
“哪怕每个家族拿一万块大洋,那也是七十多万大洋。”
“所以,为了咱们三秦省的未来发展,我建议大帅联姻周边以及全国各地的家族。”
“如蒙不弃,承禶愿意为大帅奔走提亲。”
杨承禶也算是不留余力的建言献策,首先就是说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计划。
李昆有些蛋疼,七十多个家族的女人?真把自己当牲口啊?
不过杨承禶说的没错,沙特怎么建国的?不就是因为老国王娶了三百多个酋长的闺女!
我也可以啊,三百多个累死人,但是一百多个应该没问题吧?“好,此事就交给承禶兄了。
不过事有轻重缓急,你觉得咱们应该先和谁联姻?”
“第一个是省内的井家。”
“侠魔先生井文渊兄弟多人,且本人也是革命党领袖,目前又担任陕北镇守使,榆林道尹,在陕北影响力非常大。”
“其次,他哥哥在陕北担任营长,是陕北主力之一。”
“娶了井家的闺女,可以分化井家和胡笠僧,杨忠祥,郭方刚等人的关系。”
“其次是满人,虽然满清被推倒了,底层满人也没啥力量,但是高层的王爷们家家户户都有着几百万上千万家产。”
“特别是庆亲王,恭亲王他们。”
“别的不说,拿出来五百万投资三秦,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大帅要想统一全国,那么手下必须什么人,民族都要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杨承禶给李昆灌输着自己的帝王心学。
李昆立刻答应。“这样吧,你和井家不熟,我看让时斋兄去一趟吧。”
郭时斋和井文渊一起都是革命党领袖,多有来往。
让他去,成功机会大一些。
这时候人们都是大家族出身,很少有单枪匹马的。
李云龙这给人家打工的还亲兄弟三个呢,更别说井文渊这种了。
井文渊兄弟十一个,他是老十一,他十哥井崧生就是当营长那个。
十年前就出国留学,还领导起义,井文渊的能力不用多说。
井崧生也不差,和东北王张雨亭拜把子,后来还是88师长。
于是李昆委托郭时斋,去井文渊老家提亲。
他们家兄弟十一个,姐妹也有好几个。
如今他作为三秦大帅,提亲井家也不算辱没。
“老爷,听说您要提亲井家?”
回到家里,带孩子的老婆陈莹恪提了起来这个事。
李昆说道。“是啊,人有冲天之志,靠打仗得死多少人能打下来陕北?”
“所以我想通过联姻,要是能和平解决陕北那就更好了。”
“老爷辛苦了,妾身也不是嫉妒的人,只是希望老爷不要有了新人忘旧人啊。”陈莹恪毕竟不比小姑娘,孩子都好几个了。
李昆赶紧保证。“请夫人放心,为夫我是什么人?多少年了你还不知道?”
“不过我看夫人可以给家里去封电报,邀请老三他们,包括于家的表哥们来帮我。”
“诺大一个三秦,现在太缺人了,哪怕人不来,也要投资一些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