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天都要黑了,吕翔那厮还没过来。”
“磨磨唧唧的,他迷路了不成!”
看着前方的壶关上,依然是严防密布,颜良只能在关前狠狠骂着。
本来想着等后续部队到了,在攻城。
谁成想,这都一天了人还没到。
无奈之下,颜良只能派斥候去打探到底是何原由。
斥候的回报却令颜良大吃一惊:
昨夜敌军劫营,主将吕翔被斩,两万人马全军覆没。
听到消息,颜良虽是大惊,但依然愤恨的骂道:“真是废物,安营扎寨之后居然不多派斥候打探情报,活该被杀。”
咒骂之际,颜良丝毫忘了自己身为前锋,同样也没有多派斥候。
不然的话,怎能发现不了张辽的骑军。
“将军,中军已失,我们还需速速撤退,不然很容易被敌军包围。”张郃在一旁说道。
“这用得着你说!”颜良冷喝道。
回到邺城。
此时袁绍早已出征北伐。
城中只留下两万兵马令袁尚守城。
袁绍共有三个儿子。
其中最喜幼子袁尚。
此时的长子袁谭被派往青州,而次子袁熙则是跟随出征公孙瓒。
当袁尚得知吕翔全军覆没之后,也是恼怒的骂道:“真实废物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父亲怎么能派如此废物出征。”
“不如我亲自率军去斩杀此贼,到时杀,父亲定会大为高兴,看我那大哥如何在于我相争。”
袁尚心中以畅想着,嘴角悄然掠过一丝笑意。
随后便将颜良叫来,商讨计划。
次日。
一支志气高涨的军队,从邺城之中出发。
袁尚策马疾奔,意气风发。
自小熟读兵书的他,一直以来跟随袁绍南征北战,再加上显赫的身世,更是让他目中无人,狂傲至极。
在他袁尚看来,这个大汉天下,早晚是他袁家的。
而他袁尚,才是这袁家天下的继承人。
“正好趁此机会,斩杀韩易,收复并州,倒是必能压住兄长袁谭。”
“我看倒是你如何与我相争。”
......
壶关。
韩易很快便受到了斥候的汇报。
“禀主公,斥候回报,一支袁军邺城而出,似乎正向我军这边攻来。”张辽沉声道。
韩易眉头微凝,问道:“袁军有多少,敌将是谁?”
张辽道:“敌军大约有步骑军两万五千人,打的似乎是袁绍三子袁尚的旗号。
听到袁尚的名字,韩易瞬间笑了。
袁绍手底下是没人了吗?怎么派这么个废物过来。
此人虽然出身显赫,自由也是饱读诗书,但统兵能力和武艺只算得上是三流水平。
完全就是个纨绔子弟,就这种人哪怕是袁绍打赢了官渡之战,估计也守不住那江山。
......
次日。
天色将明未明之事。
旷野之上,韩易领两万步骑,严阵以待。
韩易身穿龙鳞明光铠,手提破军蒺藜槊,胯下坐骑也是通体上下一色雪白,体格健壮,千里绝群。
除了马匹是从匈奴处得来的以外,其他全部都是由数十名工匠日夜打造而来。
而手中的武器,也是最后韩易才觉得用槊。
因为槊不同于枪,能劈、盖、截、拦,历史中像高敖曹、尉迟恭、程知节、秦琼、李存孝等名将皆是用槊。
视野的尽头。
烟尘滚滚,遮天而来。
袁军两万五千步骑,相隔三百步列阵相持。
颜良更是横刀立马,率领五千铁骑横在阵前。
随后,单骑走出,大声喊道:“哪个不怕死的赶上来于我一战!”
“插标卖首!”
韩易冷笑一声,正欲上前,试试自己的武艺到了何种程度。
结果张辽一拉:“主公万金之躯且能探险,不如就让文远去将其头颅斩下,献与主公。”
“对方乃是袁绍麾下第一大将,你有把握吗?”
张辽点头。
韩易眼神微微一动,略一沉吟,挥手道:“去吧,千万小心,若有不利,即刻撤回。”
“末将得令。”张辽慨然一应,拨马而出。
“张辽张文远在此,颜良鼠辈纳命来!”
张辽纵马如风,顷刻间杀至。
颜良丝毫不惧,横,双腿猛一夹马腹,胯下大黑驹嘶鸣而出,一人一马,如黑色的电流射出。
两道巨影轰然相撞。
巨大的金属激鸣声如惊雷而生。
再度交手,两人的身形均是微微一震,颜良虽未落下风,心中却是深深的震撼。
没想到不知道哪里冒出的无名小将,便有如此实力。
震惊之下,颜良更是大怒,拨马回头举刀在劈。
张辽面色沉静,不怒不急,手中长刀大开大阖,每一刀都直奔要害而去。
二人混战厮杀,战成一团,转眼间已走过五十余招。
刀锋飞舞,但见重重的寒影四面激射,只将周遭几丈内掀起滚滚的尘雾。
百招已过。
依旧胜负未分。
张辽的衣甲已然为汗水浸透,而颜良的脸上,同样已满头大汗。
看到如此胶着的局面,韩易担心张辽有失,决定率军掩杀。
霎时间,号角声吹响,刺破天际。
韩易一马当先,纵马而出。
身后五千龙骑军结成锥形之阵,挟着天崩地裂之势,朝着袁军浩浩荡荡撵去。
......
至此,本书八万五千字了。
差不多两三天后就能上架了。
卑微小作者要求不高,只要有个两三百订就继续写下去,直到完结。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所以请各位读者多多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作者码子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