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个判断,王仆对张轲、陈振、李毅、胡墨四将吩咐道:张参将、陈游击、李游击、胡游击,你们随我登城作战。
张参将,你负责指挥炮手、弓箭手以及火铳手。
陈游击,你负责指挥刀盾手掩护炮手、弓箭手以及火铳手。
李游击,你负责指挥长枪手突杀登城的清虏。
胡游击,你负责指挥将士们扔滚石、橘木,以及倾倒热油、沸水。
张轲、陈振、李毅、胡墨四将闻令,拱手应道:遵命!
等众将各自散去做准备,王仆招来亲兵队长王蒙,吩咐他安排几个信得过的人手暗中监视副总兵林远。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林远这厮现在就像个定时炸弹,必须监控起来。
事情安排妥当后,王仆登上城头,静等清军发起进攻。
没过多久,清军炮营开始对大同城发起炮击,一颗颗碗口大的铁弹呼啸划过天空,向大同城墙猛地砸来。
王仆留意到后,立即对左右大呼道:清虏炮击了,注意躲避!
大同守军听到王仆的呼喊声,连忙弯下身子,躲在了城墙垛口后头。
随着轰隆轰隆的声音响起,有几颗实心铁弹击中城墙,砸得墙体碎石乱飞,一股股青烟更是从中冒出。
也有几颗铁弹击中城头过道,那强大的冲击力,使得附近的大同守军碰到就死,擦着就伤。
不过,更多的铁弹要么射击距离不够,提前萎了,要么超出距离,从城头呼啸而过。
对于这个射击效果,不久前被满清册封为恭顺王的孔有德并不满意,正亲自指挥手下调整铁炮的射击角度。
过了一会后,孔有德摸了一把光亮的脑门,恭敬地对多铎报告道:王爷,炮营己调整完毕!
孔有德自从随女真习俗剃掉头发,留了个金钱鼠尾辫后,他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好像是在确认自己的头发是否真的被剃光了一般
多铎没有开口回答,只是面无表情地朝孔有德一挥手,示意可以继续炮击了。
孔有德得令,拖长声调吼道:开炮!
每次喊出这样的号令,孔有德都免不了心中得意,满清唯一的炮营是他带出塞的,皇太极对他恩宠有加,力排众议封他为恭顺王。
炮手听到孔有德的命令,立马点燃引线,很快,毗毗的火光向乌黑的炮体蔓延。
王仆在城头看的清楚,立即对左右大呼道:趴下,快趴下!
王仆的提醒很快被震天的炮声掩盖,清军炮营射出的铁弹像冰雹一般砸在城墙上。
实心铁弹对大同守军的杀伤力有限,最直接的效果是摧毁墙体,不过,大同作为大明九边重镇之一,城墙可谓是极其坚固,清军想用铁炮摧毁墙体,不轰上半天不会见到效果。
清军火炮带给大同守军的,更多的是心里上的恐慌,那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令大同守军两股战战,几欲逃跑。
王仆拔出戚刀靠在城墙垛口后头喘气,前世作为赏金猎人,王仆见识过更为犀利的现代火炮,对明末时期的铁炮倒是不怎么害怕。
不过,不害怕归不害怕,清军火炮击中城墙飞溅的碎石,还是弄得王仆颇为狼狈,惹得王仆咒骂不停:他+娘+的,火炮本是大明的利器,却被清虏所用,都怪孔有德这个狗汉奸,如果让老子抓到,必将你千刀万剧
清军的炮击持续了一个多时辰,铁弹击中城墙后扬起的尘土、烟雾笼罩了大同城头,远远看去,这炮击效果似乎挺不错。
多铎观察了片刻,高声下令道:停止炮击,步卒攻城!
这不是清军第一次突破长城杀入大明,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自从己巳之变(崇祯二年,后金攻明京畿之战)清军攻破墙子岭长城杀到北京城下,每隔一两年,清军都会来这么一遭,所以,多铎不认为大同城的城墙能挡住清军的脚步。
咚咚!咚咚!咚咚!
沉闷的战鼓声越来越响亮,敲击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清军第一批攻城人员已开始向城墙推进。
由于清军急于攻破大同城,然后深入山西劫掠,仓促赶路的后果就是基本上没有携带大型攻城器械,现在能用的只有简易云梯。
这些云梯大多是清军从周围的山林中砍树紧急赶制的,云梯的木料上还残留着树皮,可以说是十分粗糙。
对此,多尔衮却不是很在意,在他看来,这些云梯是用来攻城的,又不是拿来观赏的,只要凑合着能用就行,反正这些云梯都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打完这一仗就会扔掉。
多尔衮对麾下的女真勇士很有信心,攻城器械的不足,完全可以依靠女真勇士的数量和悍勇来弥补,这倒不是多尔衮盲目自信,而是这个时候的女真人就有这么强悍,两年前,他们降服蒙古大部,将蒙古帝国埋入历史,今年一月又征服了朝鲜,逼得朝鲜仁祖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
更何况,多尔衮已经拿出了丰厚的赏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对女真人很是有效。
这个时候的辽东属于苦寒、荒凉之地,女真一族虽然已经崛起,但大多数女真人的生活条件并不好,他们每次出战的目标,便是通过杀敌立功获取官位、钱财、汉人奴隶以及汉人的生活工具。
现在,多尔衮给出了丰厚的赏格,这些女真士卒又如何不会眼红?
不单是女真士卒,汉人降卒也被多尔衮给出的丰厚赏格给刺激到了,他们也想杀敌立功以提高他们在清军内的地位。
身披盔甲的清军弓箭手依次上前,按照队列站好,犀利的箭头指向迷雾一般的大同城头,开始寻找射击目标。
清军步卒分成十几列抬着云梯从间隙中穿过,一路小跑靠近城墙,一切都是轻车熟路,按照他们以往的经验,只要他们登上城墙,大同守军便会一触即溃。
只可惜,清军上下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同守军已被王仆激起了死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