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大喜呀!”
大玉儿正在蒙蔽之际,一个太监手里拿了一封信,兴高采烈地在太后寝宫的门口嚷道。
大玉儿听见这太监在这大嚷大叫,忍不住怒道:
“哪里来的奴才?这么没规矩,在本宫寝宫大喊大叫,拉下去打五十大板。
还大喜?我大金国的二十万勇士都死光了,你这是丧事喜办么?”
那太监被大玉儿怒斥后,才意识到自己事态,连忙跪下去,磕头如捣蒜说:
“太后饶命,太后饶命,因为中书省收到了大齐皇帝的国书,和广略贝勒的书信。
那大齐皇帝说,大齐愿意和我大金结为兄弟之国,共荣辱,同进退……”
“什么?”
大玉儿听到这个消息后,只觉得脑袋蒙了一批。
结为兄弟之国?
共荣辱?
同进退?
你特么的不是开玩笑吧,大金的二十万大军,都被你全歼了。
你特么的不打进来:“除恶务尽!”“食肉寑皮!”“夷其社稷!”“焚其陵寝!”都算大度了。
你特么的还要跟大金结为兄弟之国?
这大齐的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广略贝勒的书信?”
“广略贝勒?”
大玉儿此时心情激动,也顾不得再惩罚那不懂规矩的太监,而是向那太监问:
“你说什么,广略贝勒的书信?
那褚英没死?”
“启禀太后,广略贝勒没死,咱们大金的勇士,还剩十万。
不过,摄政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郡王阿济格,皆已阵亡!”
“哈……哈……哈……哈……
天佑大金,天佑大金啊!
多尔衮,阿济格,豪格,你们天天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现在报应了吧,被天收了吧!
还剩一个褚英,这褚英已经是瘸腿老虎,我娘俩终于可以重掌朝纲了。”
大玉儿听了这个太监的报告后,几乎喜极而泣。
自从他儿子福临登基后,他就每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生怕这些手握大权的亲贵们,哪天部下来个黄袍加身,再用一杯毒酒,将他们娘两送上西天。
所以大玉儿迫不得以,对每一方势力都百般讨好,这样他娘两才在这各方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下来。
而现在这些有势力的亲贵的被灭掉了,只剩一个广略贝勒褚英。
这褚英虽然是太祖皇帝的长子,但是早就在跟几位兄弟的斗争中败下阵来。
所以哪怕到了现在,也还仅仅是个贝勒,连阿济格都不如,阿济格至少还是个郡王。
所以,这大金的亲贵,就还剩一个褚英,是绝对不可能再威胁到福临的帝位了。
而还剩下十万兵马,就足以让大金自保。
即使大齐来攻,也还有一战之力。
所以听到这些好消息后,这大玉儿也不顾失态,当场就高呼:“天佑大金!”
“那广略贝勒和我大金的十万勇士呢?他们现在在哪,退回山海关了没有?
他的书信呢,递过来给本宫看看。”
大玉儿歇了好一阵,才让自己激动的心情得以平复,向那太监问道。
“广略贝勒和大金的十万兵马,还在大齐京师,还没出关呢?
不过……”
这太监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不过,大金的十万勇士,和广略贝勒虽然还没死,但都已经成了大齐的兵马?
广略贝勒已经被大齐皇帝封为什么外籍兵团的总兵。
而我大金那十万勇士,也已经全部投降了大齐,被大齐皇帝改编成了什么外籍兵团。”
“……哦……”
大玉儿一直听太监说到这里后,终于搞明白这陈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
什么“结为兄弟之国,共荣辱,同进退!”
不过是让大金投降的一种体面说法而已。
大玉儿虽然现在仍然年轻漂亮,但也十几岁就跟了皇太极,见惯了宫廷中的腥风血雨。
对于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一看就明白!
“拿信给本宫看看吧!”
太监立马把信递给了大玉儿。
大玉儿把信拆开,看了起来,只见信中不过说,那多尔衮专权跋扈,目无君上,穷兵窦武,受司马炎挑唆,前去进攻大齐。
结果全军覆没,十万兵马被当场斩杀,还有十万兵马当了俘虏。
幸亏大齐皇帝,有天高海阔之恩,不但不将被俘虏的大金战士全部斩杀,反而好酒好菜,招待这些被俘士兵。
现在这些士兵,在中原过惯了好日子,恰好现在大齐皇帝也招兵。
现在这些大金的战士们,个个都愿意在大齐为兵,不愿再回东胡苦寒之地过苦日子。
所以他褚英迫不得已,做了大齐外籍兵团的总兵。
而大齐皇帝也承诺,大齐愿意和大金,结为兄弟之国,同荣辱,共进退,两国皇帝结拜为兄弟,两国百姓永享太平之福,还希望太后和皇上不要拒绝。”
大玉儿看完褚英的信后,心里一阵冷笑。
这个褚英,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大金多尔衮他们还在的时候,褚英处处被打压,处处受制约。
而现在多尔衮他们这帮亲贵都死了,褚英倒成大金亲贵中,最有份量的人。
而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就接受大齐皇帝的邀请,成了大齐的外籍兵团总兵。
除了被俘虏,已经没有选择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大概是褚英觉得,反正他在哪里都是打工。
要么给福临和大玉儿打工,要么给大齐皇帝打工。
既然是打工,那干嘛不选一个大点的,实力强点的老板。
大玉儿想到这里后,也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这大齐皇帝,之所以说什么与大金结为兄弟之国,什么共荣辱,同进退。
不过就是想让这大金的十万战士,更加死心塌地的给他卖命而已。
“那大齐皇帝的国书呢?拿来给我看看!”
太监急忙递上大齐皇帝的国书,只见上面也不过写着,大齐皇帝不愿意跟大金兴起干戈之意。
然后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是开放边禁,互相通商。
第二是两国人民,可以自由往来,通婚嫁娶。
第三是允许两国之人,到另一国内,经商,求职,当差。
第四则表达了陈桓想和福临结拜为兄弟,以及对太后的仰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