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儿拿着这陈桓的国书,看了又看,陷入了沉思。
大齐国的皇帝,究竟是何等样人,其心智算计竟然恐怖如斯。
登基第二天,就能一举铲除权臣司马懿。
然后步步算计,将山海关的司马炎,还有大金多尔衮都埋了进去。
而现在,大金的二十万兵马,一半已经被杀了,另一半已经投降。
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肯定趁着兵势,大举进攻,将敌国一举歼灭。
至少也要逼迫对方,签个城下之盟。
而这陈桓,却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将对手打败后,却仍然给对手足够的尊重。
起码表面如此!
不过,也正是这样,大玉儿更觉得此人年纪虽轻,但手段却极其老辣。
比如他提出这四点,什么:开放边禁,互相通商。
什么:自由往来,通婚嫁娶。
什么:两国之人,皆可到另一国内,经商,求职,当差。
这些条件,说白了,就是将大金和平吞并的意思嘛!
两国之人,可以自由往来,通婚嫁娶。
你特么的大齐有七八千万人,大金才两三百万人。
允许通婚,那大金的人口,用不了一百年,就会全部被同化。
“两国之人,皆可到另一国内,经商,求职,当差。”
这招更绝,那以后东胡的成年男子,估计只要不是残疾,通通会跑去大齐当兵。
能够去当兵吃饷,旱涝保收,谁特么愿意在深山老林里打猎采参?有上顿没下顿?
除非脑子进水咯!
这套组合拳下来,快就二三十年,慢就五六十年,大金就会完全被大齐同化,吞并。
不过,大玉儿虽然能看到这一点,但却没办法反抗。
毕竟,形势比人强。
大金的二十万兵马,十万被消灭,十万投降了。
还拿什么拒绝人家的条件?
人家没要求你脱了上衣,背着鞭子,抬上棺材,跪在城门口投降,都算好了。
不过,陈桓最后一条说,仰慕太后?
这到底是啥意思啊?
这大玉儿脸上不禁有点绯红!
他虽然现在已经是“太后”,但其实年纪并不大。
这个时代的人,都非常早婚,基本上十五六岁就生小孩,所以尽管这大玉儿的儿子福临已经有七八岁。
但大玉儿此时也才24-25岁,一脸的御姐风。
听说这大齐国的男人,都英俊挺拔,知书达礼。
没有东胡男人的粗野无趣,知是不知道,这陈桓,究竟是何等的风流人物。
大玉儿脸色菲红,满脸期待!
…………………………………
盛京城外!
旌旗蔽日,刀枪如林!
陈桓率领二十三万铁骑,终于到了盛京三十里外。
陈桓一身戎装,手持霸王枪,腰悬天子剑,背上金雕弓,英姿飒爽。
他骑在一匹全身纯黑的高头大马上,左边是常遇春,汤和,夏侯霸;右边是徐达,褚英。
这次出关,陈桓几乎把所有的家当都带了出来。
常遇春大同的五万铁骑,山海关汤和的五万铁骑。
还有夏侯霸京营的三万铁骑!
还有刚刚改编的,褚英和汤和的10万铁骑。
只留下岳飞,戚继光的数万步兵,在护卫京师。
在穿越前,陈桓虽然只是一个外卖员,但是对于《孙子兵法》,他还是熟读了的。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次出关,他的目的就是要以和平的方式,将东胡一举吞下。
让这个大齐国的“心腹大患”,变成自己的后方,变成自己的兵员基地。
这样,山海关,就变成自己的內关,只要放个三五千兵丁守卫,维护治安就可以。
不用在每年丢一千万两银子,费兵糜饷。
一旦国内有战事,就可以多出一二十万兵力。
记得前几次模拟,都是因为自己远征,京师兵力不足,让别人钻了空子。
陈桓远远就看见了,大金国的天子銮仪。
一个七八岁的小屁孩,坐在一个高高大大的九龙辇上。
两边人马越走越近!
终于,走到距离大概只有一里地的时候,陈桓和一帮将领,都下了马。
而那小皇帝,也不在坐在高高的龙辇上,也下了马,由旁边的一个太监牵着走。
大约距离十步的时候,两人几乎同时向对方行礼说:
“大齐皇帝陈桓,向大金皇帝行礼了。”
大金皇帝福临,向大齐皇帝行礼了。”
这是两国的礼部,事先安排好的。
既然两国是“兄弟之国”,那两国的国君,就是平等的,谁也不用拜谁。
当然,因为这个事,大齐朝廷里,礼部的官员又吵了几天的架。
个个都说,大齐国是天朝上国,四海共主,那大金乃夷狄之邦,边塞小国。
见了陈桓,即使不用像大齐国的大臣一样,行三跪九叩之礼,但起码要单膝下跪。
陈桓听了礼部官员这种迂腐不堪的话后,狠狠的批评他一顿说:
“我的目的是,彻底解决东胡的边境之患,让山海关可以成为我大齐的国內之关,让东胡不再让我大齐费兵糜饷,这就是我此行的目标。
你们这些礼部的官员,不去为国家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去想着国家的长久稳定之计?
却计较于跪不跪这种细枝末叶的小节,你们做事就是这样舍本逐末的?”
礼部的官员被狠狠地骂了一通后,不敢再做声。
反正跪的也是你,你自己都不要求别人跪,我们帮你瞎操心干嘛。
那福临和陈桓,互相施礼完毕后,福临主动拉起了陈桓的手,叫陈桓一起跟他上到自己的九龙辇上,悄悄问他说:
“大齐皇帝哥哥,,我听说你登基的第二天,就亲自率领一帮手下,将你的权臣司马懿砍了,而且还将他抄家灭族?”
这个七八岁的福临,眼睛乏巴乏巴地看着陈桓,像极了脑残粉看着自己的偶像。